
战国七雄,即齐、楚、秦、韩、魏、燕、赵,是战国时期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的统称。这些国家在春秋时期的长期争霸战争后,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幅减少。周王室虽然名义上仍是天下共主,但其实力已经大不如前,诸侯国间的攻伐战争持续不断。
随着晋国三家分立,赵、魏、韩三国崛起,加上齐国的田氏代齐,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确立。这七个国家分别是:秦国、楚国、齐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在公元前251年,燕国趁赵国新败之际出兵,却反被赵国击败。在秦国的威胁下,东方六国结成了暂时的联盟。
战国七雄在政治、经济、军事能力上各有所长,领土和地理环境各异,也孕育出了不同的君王、政治家、军事家和将领。在这个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如张仪、苏秦、公孙衍等人物活跃于各国政治舞台。为了在诸侯争雄中取得优势,各诸侯国纷纷进行国内政治、经济、军事改革,以增强自身的军事经济实力。
战国七雄争霸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整个战国时期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从战国开始至魏文侯任用李悝之初,是第一阶段。在这一阶段,东周王朝的礼崩乐坏,纲纪混乱,三家分晋,周威烈王分封韩、赵、魏,破坏了分封制,礼乐征伐出自大夫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