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菩提树在佛教、印度教和耆那教中被视为神圣的树木。
2. 其梵语原名为“毕钵罗树”(Pippala),后来因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悟道,才被命名为“菩提树”(梵bodhivrksa),“菩提”(梵bodhi)意为“觉悟”。
3. 直到今天,印度教的沙陀们还经常在菩提树下进行思考。
4. 根据《大唐西域记》,佛陀成道后在菩提树下踱步七日,异花随迹,放异光明。为报树源渗恩,目不暂舍,故此瞻望。这时有五百青雀飞来,绕菩萨三匝而去,十分殊胜,人天欢喜。
5. 信众们常常带着鲜花等物品来供养佛陀,因为佛陀常常外出说法,信众有时遇不上世尊,他们很扫兴。
6. 后来阿难陀把这件事告诉佛陀,佛陀对阿难说:“世间有三种器物应受礼拜——佛骨舍利,佛像和菩提树。礼拜菩提树吧,这和礼拜如来功德一样大,因为它帮助我圆正佛果。”
7. 在佛门中,菩提树是圣树。因为,佛陀是在菩提树下成道的,见菩提树如见佛。因此,礼拜菩提树蔚然成风,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