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始皇陵,这位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的陵墓,自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去世后,就一直是历史上的一个谜。秦始皇在位期间,便开始修建自己的陵墓,这项浩大的工程持续了39年,动用了70多万工人,占当时全国人口的1/10。这座陵墓代表了当时世界上科技的最高水平,其规模宏大,气势雄伟,陵园总面积达到56.25平方公里,相当于7.8个故宫的面积。
关于秦始皇陵是否被盗,历史上有不少记载。项羽在进入关中后,曾命令士兵挖掘始皇陵,将陵墓上下所能见到的东西统统运走。后来,各朝各代的统治者都对秦代帝王陵墓下令保护。考古工作者在秦始皇陵封土四周进行了细致的钻探工作,发现甬道中的五花土并没有人为扰动破坏的迹象。只发现两个直径1米,深度不到9米的盗洞,但这两个盗洞均远离地宫,尚未进入秦始皇陵地宫之内。因此,可以推断秦始皇陵地宫可能没有被盗。
秦始皇陵的修建由谁主持,目前尚无确切记载。但可以推测,少府是主管建筑的,国家陵墓当由其管理。至于这一机构名称如何,尚待进一步考证。秦始皇陵的深度,《史记·秦始皇本纪》说其穿三泉,《旧汉书》中对秦始皇陵的描述有已深已极、深极不可入之语。具体情况如何,不得而知。
关于秦始皇陵的朝向,有多种解释。一种解释是,秦始皇生前派遣徐福东渡黄海,寻觅蓬莱、瀛洲诸仙境,并多次亲自出巡,东临碣石,南达会稽,在琅琊、芝罘一带流连忘返,这一切无不昭示其对仙境的迫切向往。生前得不到长生之药,死后也要面朝东方,以求神仙引渡而达于天国,大概这就是暮年秦始皇的最大愿望。基于此,秦始皇陵也就只能坐西向东了。另一种解释是,秦国地处西部,为了彰显自己征服东方六国的决心,秦王赵政初建东向的陵墓;并吞六国之后,为了使自己死后仍能注视着东方六国,始皇帝矢志不改陵墓的设计建造初衷,所以我们看到的陵墓只能是东西朝向。还有一种解释是,秦始皇陵坐西向东,与秦汉之际的礼仪风俗有关。根据有关文献记载,当时从皇帝、诸侯到上将军,乃至普通士大夫家庭,主人之位皆坐西向东。秦始皇天下独尊,为了保持尊位,陵墓的朝向可想而知。
总之,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奇迹,其规模宏大,气势雄伟,代表了当时世界上科技的最高水平。虽然历史上有不少关于其被盗的记载,但考古发现表明,其地宫可能并未被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