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苗族银饰以大为美,其艺术特征显而易见。如苗族大银角几乎为佩戴者身高的一半,呈现出巍峨之美;大银镯、银项圈等也展现出磅礴之感。苗族银饰以大为美的独特美学,在审美学上具有其合理性。
苗族银饰的另一个显著特征是“以重为美”。苗族妇女自幼穿耳后,便用渐次加粗的圆棍扩大穿孔,以确保能戴上流行的圆轮形耳环,利用耳环的重量拉长耳垂。当地耳环单只最重可达200克,黎平苗族妇女的篓花银排圈讲究愈重愈好,重者逾八斤。这种审美偏好在其他民族中也不乏例子,如傣族男子的纹身、哈尼族少女的密密珠饰、青海牧区藏族妇女的“加龙”背饰等。
苗族银饰的第三个特征是“以多为美”。苗族地区佩戴银饰讲究以多为美,耳环挂三四只,项圈戴三四件,甚至更多,展现出一种繁复之美。清水江流域的银衣组合部件多达数百,重叠繁复,展现出繁复之美。
在苗族银饰的保养方面,手镯经长期不戴后,表面金属会产生氧化反映,需要经常用软布或纸巾擦拭,以保持光亮。辨别银饰品质的方法有:辨色法,观察银饰色泽;折弯法,测试银饰的韧性;抛掷法,测试银饰的成色。
苗银制品包括首饰、指环、发簪、头饰、餐具等,广泛应用于苗族的衣物及装饰物上。苗银制品保持了良好的柔韧性和延展性,质地柔软,没有弹性,严格按照传统工艺和传统吉祥题材精心制作,100%为纯手工制作,是民族工艺品的典型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