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被誉为“玉石之国”,数千年的玉石佩戴和收藏传统使国人将玉石视为珍宝。随着玉器收藏市场的日益繁荣,市面上出现了众多关于收藏玉器的准则。然而,这些准则真伪难辨,对于收藏爱好者而言,如何辨别各类攻略的真假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任务。
1. 说法一:越白的和田玉越贵越好
调查显示,白玉主要产于新疆和田,因其质量上乘,故又称和田玉。然而,现今市场上的白玉除了新疆和田玉外,还包括青海白玉、韩国白玉、俄罗斯白玉以及其他如青海的密玉、河南的独山玉等。许多人误以为和田玉越白越好,实际上并非如此。例如,许多俄罗斯白玉的白度很高,但价格却远低于和田白玉。不同产地的白玉价格差异显著。以同等档次的手镯为例,韩料手镯市场价大约在1万-2万元,青海料4万-5万元,俄料为十几万元,而新疆山料的手镯则可达20万-30万元,籽料更是高达70万-100万元。因此,和田玉的价值并非仅取决于其白度。
结论:和田玉的价值首要标准是其质地细腻温润,而非白度。
2. 说法二:玉器越老越值钱
市场上的玉器分为古玉和新玉,关于二者哪个更具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存在不同看法。数据显示,在2014年玉器类拍卖成交价前20名中,当代大师玉雕作品占比较大,乾隆时期玉器工艺品次之。在实际收藏中,老玉和新玉各有特点。新玉质地优良、温润洁白,雕刻工艺多样,更符合现代审美。而古玉的价值也并非仅由年代决定,明清时期玉器仍是市场主流。年代久远的古玉若缺乏艺术性和稀有性,其收藏价值也有限。
结论:玉器收藏年代的久远并非唯一参考标准,应综合考虑其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
3. 说法三:玉不琢不成器
“玉不琢不成器”这一观念深入人心,许多收藏者极为重视玉器的雕工。玉器的雕刻有两种情况:一是为满足古代帝王或贵族的需求,追求完美;二是通过雕刻去除杂质,达到更完美的效果。然而,也有不少未经雕琢的天然玉石原石成为独特收藏。若玉石品质不佳,过度依赖雕刻掩盖缺陷或雕工粗糙,反而会降低收藏价值。
结论:在玉质相同的情况下,好的雕刻能增添玉器魅力,但关键在于工艺的精细而非数量。
在玉器收藏中,首要考虑的是玉器的本身材料,包括玉质、玉色、光泽等。同时,不可忽视具有时代特色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以及工艺的精细度。收藏者需个人判断以平衡收藏价值和经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