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内账的做账流程是一个系统的财务处理过程,涉及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需要财务人员熟悉相关的财务软件操作,因为大多数规模较大的企业都采用信息化管理。下面是一个简化的流程说明:
1. 填制记账凭证:根据原始凭证或汇总表,制作记账凭证。这一步骤要求准确记录每笔交易,然后由具有签字权的人审核后进行下一步操作。
2. 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将记账凭证中的现金收支和银行收支记录到相应的日记账中。
3. 登记明细分类账:将记账凭证中的各项业务按照科目分类,登记到明细分类账中。
4. 编制科目汇总表:定期(通常是月末)根据记账凭证汇总,编制科目汇总表,以便于对账和编制财务报表。
5. 登记总账:根据科目汇总表,将汇总的数据登记到总账中。
6. 编制财务报表:期末,根据总账和明细分类账的数据,编制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在小规模企业或业务量不多时,可以不设置明细分类账,直接将每笔业务登记到总账中。总账中的数据通常是直接从科目汇总表中复制过去的。企业应根据业务量定期(如五天、十天、十五天或每月)编制科目汇总表。如果业务量大,也可以每日编制。
月末,需要进行一些特殊的会计处理,如计提折旧、待摊费用的摊销等。计提折旧的分录通常是借记管理费用或制造费用,贷记累计折旧。月末还需要提取税金及附加,包括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等。
编制科目汇总表后,需要进行两个分录:一是将损益类科目的总发生额转入本年利润,二是将本年利润转入主营业务成本等相关科目。这样可以计算出应交的所得税。
最后,根据总账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科目的余额,编制资产负债表;根据总账或科目汇总表的损益类科目发生额,编制利润表。此外,还需要进行一些如装订凭证、写报表附注等工作。
在整个流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包括:月末结账时,现金和银行账目必须与凭证相符;根据税务要求,定期进行增值税认证和抄税;注意费用如福利费、工会经费、教育经费的提取;合理处理现金短缺或长款;遵守相关法规,如按时报税等。
报表方面,除了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还需要编制利润分配表和现金流量表。利润分配表主要在年末编制,而现金流量表则根据税务要求编制。
以上是一个企业内账的基本做账流程,实际情况可能因企业规模、行业和内部管理要求的不同而有所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