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星期作为国际上通用的工作和学习作息单位,将连续的七天划分为一个周期。
2. 七天一周期的起源有多种解释。
3. 一种解释是,古代巴比伦人依据月亮绕地球运行的规律,制定了七天一周期的制度。月亮的盈亏周期大约为29.5天,每月可观察到的月亮时间约为28天。为了方便计日,古人将这28天分为四个等份,每份七天。考古发现,三千年前巴比伦人已开始使用这种计时期。
4. 另一种解释源于古巴比伦出现的占星术。罗马人用七个天体(日、月、火、水、木、金、土)代表七天,并按照相应的星象或神来命名每一天。例如,星期日代表太阳神,星期一代表月神,星期五代表金星(爱神维纳斯),星期六代表土神(农神萨忒恩)。
5. 还有一种解释是,七天一周期的概念源自《圣经》中“神在第七日休息”的教义。根据《圣经》,基督在第七天复活,因此古犹太人将“七”视为幸运数字。俄罗斯人和其他斯拉夫人则根据次序称呼星期,不按照上述神来称呼,星期一为第一个周日,星期日为最后一个周日,星期二称为“第二”,星期三称为“中间”,星期四称为“第四”,星期五称为“第五”,星期六称为“圣日”。
6. 由于公历被世界大多数国家采用,星期也成为了世界大多数人共同遵守的计时制度。星期日通常被视为公休日,这一点也被各国公认。
7. 历史上,一些国家尝试改变七天一周期的制度,但最终都回到了传统的七天一周期制度。例如,1792年法国曾实行过十天一周期的制度,但被拿破仑废止。1929年苏联宣布实行五天一周期的制度,1932年改为六天一周期,但两次变革都遇到了问题,1940年再度恢复七天一周期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