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雪通常在冬季的11月份开始,此时进入小雪节气,标志着气温逐渐降至0℃以下,虽然降雪量不大,但已预示寒冷季节的到来。在黄河以北地区,初雪的到来提醒人们需加强保暖措施。小雪时节,东亚地区受经向环流影响,西伯利亚的冷空气会大规模南下,导致我国东部出现大风降温和降雪天气。
至于华北和东北地区,降雪时间因地理位置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来说,内蒙古、华北、东北等地在8至10日会迎来小到中雪,部分地区甚至有大雪。而东北地区由于地域广阔,降雪时间也各不相同,大致从10月中旬开始,黑龙江北部地区可能更早出现降雪,而南部的大连等地则可能稍晚至11月中旬以后。
降雪的形成需要水汽饱和和凝结核两个条件。气温对雪花晶体的大小有直接影响,温度越低,雪花晶体越小。在-8℃至-5℃时形成棱柱状冰晶,-5℃至-3℃时则形成针状冰晶。当温度为-3℃至0℃时,生成的雪花形状最大、最完整。在极端寒冷的情况下,雪花晶体可能非常细小,几乎肉眼难以察觉,只有在阳光下才会闪烁,这种雪被称为干雪。
东北地区的冬季雪景别具一格,虽然室外寒冷,但室内却温暖如春。人们可以在炕上或墙边盘着火取暖,同时欣赏窗外的雪景,感受这独特的冬日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