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积极推进小面额货币硬币化,通过加强硬币知识宣传和调整货币流通结构,有序在全国推广硬币使用。小面额货币硬币化已取得一定成效,社会硬币使用氛围逐渐形成。本文将比较不同硬币推广模式,分析硬币发展趋势,探讨硬币流通对发展趋势的影响。
一、硬币推广模式比较
硬币推广模式的选择对硬币的普及和流通具有战略指导意义。以下是三种主要硬币推广模式的比较:
1. "供给决定需求"模式:此模式从硬币供给出发,逐步增加社会硬币需求,通过强制手段改变公众的用币习惯。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可以迅速改变公众的用币习惯,减少小面额纸币的印制和调拨资源浪费。然而,它也存在硬币印制量增加、商业银行清分设备配置和柜台工作量增加、硬币调拨和商业银行解款员工作强度上升等劣势。
2. "需求决定供给"模式:此模式从社会硬币需求出发,增加硬币供给,通过终端需求促使硬币流通环节顺畅。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硬币化效果较好,因为它是基于公众内在需求。不过,这种模式的劣势在于推行时间较长,需要更长时间的硬币需求积累,可能会导致纸币资源的浪费。
3. 分城市、分券别逐步推广模式:此模式先在部分城市和券别进行硬币推广,逐渐扩大推广范围。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让中国人民银行能够逐步掌握硬币推广进程,减少推广阻力,根据造币公司生产能力决定推广城市和券别。
二、硬币的发展趋势
随着硬币使用的推广和普及,硬币的发展趋势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硬币的流通寿命长,成本相对较低,有助于降低货币发行成本。
2. 硬币易消毒,卫生安全,能有效防止货币传播疾病。
3. 硬币耐磨损,整洁度高,提高了流通中货币的整洁度。
4. 硬币的使用有利于保证现金供应,减少纸币的印制和调拨资源浪费。
三、硬币流通对发展趋势的影响
硬币流通对硬币发展趋势有着重要影响。硬币的普及和流通有助于优化货币结构,提高货币使用效率,同时降低纸币的印制和维护成本。此外,硬币流通还能提升公众对货币卫生的认识,增强货币的流通安全。
综上所述,中国人民银行应明确硬币推广模式,制定合理的推广规划,加强硬币推广和反假宣传,以及建设硬币流通的配套设施,以确保硬币流通的高效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