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病原菌侵入机体后,机体的防御系统为保护自身,会作出各种反应来抵御这些病原菌,发热就是其中的一种重要反应。发热并不是一种坏现象,它实际上是机体在与病原菌进行斗争的表现,这个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体力,因此病人会感到嗜睡和乏力。
对于发烧的患儿,一般来说,在体温38.5℃以下时,可以选择物理降温方法,如温水擦浴或贴“退热帖”等。温水擦浴时,可用毛巾蘸上温水(水温以不感觉烫手为宜)在颈部、腋窝、大腿根部等地方擦拭5~10分钟。若体温达到或超过38.5℃,则应考虑采用药物退热措施。
在患儿发烧期间,家长应鼓励孩子多饮水,并尽量提供流质饮食,如西瓜汁等,以保证机体有足够的水分和能量。同时,要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可使用空调将室温控制在27℃左右,并定时开窗通风。此外,要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这有助于疾病的恢复。
值得注意的是,在体温达到39度高烧后,才考虑使用退烧药,如泰诺林、安乃静滴液等。但对于3岁以内的婴幼儿来说,发高烧时应首先采用物理降温方法,尽量避免使用退烧针和退烧药,以免发生虚脱及药物毒性反应。同时,在使用其他药物时也要特别慎重。
无论是采用物理降温还是药物降温的方法,家长都应尽可能带孩子去医院查清发热的原因。强行降温是不恰当的,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他们会遇到许多类似的问题和挑战。作为家长,我们应该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