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格定型期是指一个人的性格、价值观和行为模式开始巩固形成的阶段。通常认为,这个阶段大致在12岁左右,此时孩子进入了青春期。在这个时期,孩子的性格开始稳定,对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家长在这个阶段可以对孩子进行性格缺陷的纠正。
以下是人格定型期的详细解释:
1. 孩子的性格在12岁左右基本定型。在此之前,他们的性格还有很大的可塑性。到了12岁,孩子进入了青春期,这时真想要改变他们的性格,就已经非常困难了。因此,父母应该重视孩子早期的性格培养。
2. 孩子的性格形成可以分为三个阶段:0-3岁,3-6岁,6-12岁。在不同的阶段,父母应该关注培养孩子的不同性格特点。例如,在0-3岁阶段,父母应该关注孩子的安全感和信任感的培养;在3-6岁阶段,主要发展孩子的人际关系模式;在6-12岁阶段,是孩子性格培养的完善期。
3. 如何培养孩子的好性格?首先,原生家庭对孩子的性格养成非常重要。孩子在充满爱的环境中长大,性格一般不会差。其次,父母应该有自己的一套成熟的价值观和正确的行为准则,并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给予指导。此外,鼓励孩子多读书,养成良好的习惯,让孩子在潜意识里形成良好的性格。同时,父母多与孩子进行角色扮演的游戏,或者把孩子带入到指定的情景中,让孩子学会如何处理各种问题。最后,适当的让孩子吃点苦,培养他们的挫折商,这对他们未来的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总的来说,人格定型期是一个关键的阶段,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性格培养,智慧地引导他们,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