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米格-1:
米格家族的第一个成员是米格-1战斗机,于1938年开始研制。苏联空军提出研制一种新型高速战斗机,波里卡尔波夫提出的方案赢得广泛支持,随后该机被赋予了I-200的研制代号。米格-1安装米库林设计局的AM-35A型水冷发动机,设计指标为7000米高度最大飞行速度670公里/小时,升限13000米,爬升到5000米高度耗时4.6分钟。尽管面临诸多问题,但试飞证明米格-1是一款优秀的高速截击机。然而,由于设计上的缺陷和战争形势的变化,米格-1并未大规模投产,只生产了100架。
米格-5:
米格-5是一种单座双发远程战斗机,于1942年首航。它装备了两台1700马力的ASH-82F十四气门星形发动机,并破天荒地装备了雷达。米格-5在试飞中达到了610公里/小时的最大平飞速度,实用升限9800米,最大航程2800公里。然而,由于这些设计指标超出了当时苏联红军的实际需求,加上诸多问题,米格-5并未能投入批量生产。
米格-7:
米格-7的研制编号是I-220,于1943年首航。它装备了一台1700马力VK-107A型发动机,最大速度可达700公里/小时,升限13000米。米格-7是针对米格-3的改进型号,进一步强化了高空性能,采用全金属加压座舱和改进起落架,使飞行性能有了质的提高。
米格-8:
1945年,米格设计局设计了一架技术验证机——米格-8,用来测试鸭翼结构的低速特性。它装备了一台M-11发动机,为米格设计局后来对鸭翼的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米格-8被评论为“最不像米格”的米格飞机,也是少有的采用偶数编号的米格飞机。
米格-9:
1945年,米格设计局利用缴获的德国喷气式发动机,研制了喷气式战斗机方案I-300,并在同年秋天被批准。原型机于1946年3月出厂,4月24日成功进行了首次试飞。然而,由于设计上的缺陷和性能限制,米格-9并不成功,仅生产了约1000架,并在1952年MiG-15服役时退役。
米格-13:
米格-13的研制编号为I-250,外形上比其他战斗机臃肿得多。它保留了前部的活塞发动机,同时在机尾塞进了一台喷气式发动机,成为独特的混合动力战斗机。米格-13于1945年3月首飞,在试飞中达到了825公里/小时的最大平飞速度,创造了苏联活塞式飞机的最好纪录。然而,随着喷气时代的到来,米格-13小批量生产后就被放弃,成为苏联最后一型装备活塞式发动机的战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