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省各地的过年习俗各有特色,以下是几种主要的新年民俗活动介绍:
1. 福州:除夕时,福州人会祭祖,特别重视马蹄和年糕,寓意家族繁荣。此外,福州人还有替小孩抹嘴的习俗,希望神明不会怪罪童言无忌。大年初一,福州人出门拜年前要先祭天,吃太平面,象征平安。
2. 莆田:莆田有“做大岁”和贴“白额春联”的习俗。所谓“做大岁”,是指明嘉靖年间倭寇入侵后,人们在正月初四补过春节,以纪念那段历史。而“白额春联”则是兴化地区的特色,春联上有一小截白色,表示对逝者的哀悼。
3. 泉州:泉州的过年习俗中,正月初一被称为“过年”,人们会在这一天敬天公、贺正。早餐通常吃面线加鸡蛋,象征除霉气、迎吉祥。此外,泉州还有“种花送花贺新春”的习俗,人们互赠水仙花以示祝福。
4. 漳州:漳州人会在新春前互赠水仙花,寓意新春吉祥如意。漳州乡村的过年习俗与城市不尽相同,如在房门两侧搁置连根甘蔗,寓意进入佳境。此外,还有“跳火群”的习俗,象征烧掉旧岁的邪气,迎接新年。
5. 厦门:厦门的正月初一,人们会在黎明开门时梵香燃爆,称为“开正”。此外,正月初三为丧家清新愁之日,初三日无客登门,寓意晚起无妨。正月初四,奉佛人必焚纸帛与马,迎接神明。
6. 客家人:客家人的过年习俗从腊月二十四开始,到正月十五结束。除夕时,吃年夜饭,最讲究的是一道菜就是“年汤”,主要有大肉、萝卜、肉丸和菇类。正月初二,客家人最重要的是杀一只阉鸡,上坟祭祀祖宗。
7. 赣南:赣南客家人过年有诸多禁忌,如正月初一不向屋外倒垃圾、泼水,不摘菜园里的菜,忌开口骂人,要说吉利话。正月初五为“五谷神”生日,这天家家不能煮生米,只在前晚煮好夹生饭,第二天早晨蒸熟,黎明时,家家烧香迎接“五谷神”上谷仓,祈保“五谷丰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