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进行隧道施工时,观测点的布置至关重要。首先,在隧道内一般地段,沉降观测面的布设需根据地质围岩级别来确定。通常,三级围岩每400米处,四级围岩每300米处,以及五级围岩每200米处,都需要布设一个观测断面。特别地,在地应力较大、断层破碎带等复杂地质区段,应适当增加观测点的密度,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其次,从隧道洞口至分界里程范围内,至少应布设一个观测断面。这是为了监测洞口附近的地质变化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存在的问题。
此外,在洞门明洞交界处、明暗交界处、围岩变化段及变形缝位置,也应至少布设两个观测断面。这些位置是隧道结构变化的关键区域,通过增加观测点的数量,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这些区域的地质和变形情况。
另外,如果隧道洞口存在基础换填段落,那么在这一段落内,至少应布设一个观测断面。这是因为基础换填可能会对隧道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通过观测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这些影响。
总的来说,观测点的布置需要综合考虑隧道的地质条件、结构特点以及施工需求。通过合理布设观测点,可以实时监测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地质变化情况,确保施工安全和结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