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土地准备。种植红薯前,应彻底整地,确保旋耕深度达到25厘米以上,为红薯生长创造良好条件。
2、基肥施用。建议以充分腐熟的农家肥为主,配合使用尿素、过磷酸钙和硫酸钾,以保证红薯充分吸收营养,促进快速生长。
3、栽植红薯。春季栽植红薯时,最佳气温应在15摄氏度以上;夏季栽植则无温度限制,但应尽快进行。栽植密度应根据土壤肥力不同进行调整,高肥力地块每亩建议3000株,中低肥力地块3500株,山区丘陵地块建议4000株。栽植后要检查并补栽苗木,最好在下午4点后进行,缺水导致的死苗需要及时浇水。
4、追肥管理。追肥应尽早进行,一般在栽植后30天内进行。如果植株出现徒长情况,应减少氮肥使用,增加高钾肥料,如每亩增施硫酸钾15公斤,过磷酸钙20公斤。
5、控制旺长。若红薯长势过旺,可使用缩节胺、烯效唑等控旺剂进行喷洒,防止旺长,促进块根膨胀。
6、提蔓操作。提蔓应在8月底前进行,并非次数越多越好。频繁提蔓可能造成茎叶损伤,影响生长,因此提蔓2次即可,以提高红薯产量。
7、防止早衰。红薯生长后期,根部吸肥能力减弱,为保证干物质积累和继续生长,应向叶片喷施肥料。建议使用尿素75克与100克磷酸二氢钾混合液进行喷雾,每隔10天喷洒一次,连续喷2次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