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三国作战都是几十上百万的,那时候有这么多的士兵吗?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4-12-27 13:38:29
文档

三国作战都是几十上百万的,那时候有这么多的士兵吗?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人口损失严重,农业也受到很大伤害,因此招兵难,养兵更难。有几万人马已经是大军阀了。比如刘备,在公孙瓒手下混到了平原相,也就是郡守的样子,此时他手下的兵力不过“有兵千馀人及幽州乌丸杂胡骑”。到徐州以后,陶谦给了他“丹杨兵四千”,以这5千人马他就可以在小沛割据,协助陶谦对抗曹操。就算是官渡这样的大决战,袁绍的兵力也不过是“精卒十万,骑万匹”,而不是《三国演义》里的七十余万大军。曹操兵更少,按照《三国志》里记载,到偷袭乌巢前,曹操手下只有“兵不满万,伤者十二三”。这么算起来,官渡之战开始时曹操也就两三万的样子。
推荐度:
导读东汉末年,军阀混战,人口损失严重,农业也受到很大伤害,因此招兵难,养兵更难。有几万人马已经是大军阀了。比如刘备,在公孙瓒手下混到了平原相,也就是郡守的样子,此时他手下的兵力不过“有兵千馀人及幽州乌丸杂胡骑”。到徐州以后,陶谦给了他“丹杨兵四千”,以这5千人马他就可以在小沛割据,协助陶谦对抗曹操。就算是官渡这样的大决战,袁绍的兵力也不过是“精卒十万,骑万匹”,而不是《三国演义》里的七十余万大军。曹操兵更少,按照《三国志》里记载,到偷袭乌巢前,曹操手下只有“兵不满万,伤者十二三”。这么算起来,官渡之战开始时曹操也就两三万的样子。


三国时期动不动就几十万大军,那是《三国演义》小说里的情节。真实的历史上,三国早期的战斗规模较小,几千、几万就已经是规模不小的战斗。哪怕到了三国末期的灭国之战,也不过出动十几、二十万的样子。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人口损失严重,农业也受到很大伤害,因此招兵难,养兵更难。有几万人马已经是大军阀了。比如刘备,在公孙瓒手下混到了平原相,也就是郡守的样子,此时他手下的兵力不过“有兵千馀人及幽州乌丸杂胡骑”。到徐州以后,陶谦给了他“丹杨兵四千”,以这5千人马他就可以在小沛割据,协助陶谦对抗曹操。
就算是官渡这样的大决战,袁绍的兵力也不过是“精卒十万,骑万匹”,而不是《三国演义》里的七十余万大军。曹操兵更少,按照《三国志》里记载,到偷袭乌巢前,曹操手下只有“兵不满万,伤者十二三”。这么算起来,官渡之战开始时曹操也就两三万的样子。
到了三国末期,人口也没有得到完全恢复。蜀汉投降时有10.2万人,算上之前战斗损失,最多不过11、2万人,这已经是益州所能供养的兵力上限了。而魏国灭蜀之战时,魏军有钟会10余万大军、邓艾3万人马、诸葛绪3万人马,合计也不过约16万人。灭吴之战,魏军也不过出动了大约20万人。
整个三国时期参战兵力最多的一次战争,是诸葛诞发动的淮南之叛。他裹挟淮南屯田“十馀万官兵”和在扬州招募的4、5万人造反,东吴也派来了数万大军助战,而司马昭的平叛大军则有26万。算起来,大约参战兵力达到了50万左右。不过这里面很多不是战兵,比演义里动辄几十万人马要少得多。
演义和历史相差这么多,这主要是因为罗贯中是元末明初的人。他经历的元末农民战争里很多战斗都有十几万甚至几十万人,所以自然就带上了自己的时代印记。这是无可避免的事。

文档

三国作战都是几十上百万的,那时候有这么多的士兵吗?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人口损失严重,农业也受到很大伤害,因此招兵难,养兵更难。有几万人马已经是大军阀了。比如刘备,在公孙瓒手下混到了平原相,也就是郡守的样子,此时他手下的兵力不过“有兵千馀人及幽州乌丸杂胡骑”。到徐州以后,陶谦给了他“丹杨兵四千”,以这5千人马他就可以在小沛割据,协助陶谦对抗曹操。就算是官渡这样的大决战,袁绍的兵力也不过是“精卒十万,骑万匹”,而不是《三国演义》里的七十余万大军。曹操兵更少,按照《三国志》里记载,到偷袭乌巢前,曹操手下只有“兵不满万,伤者十二三”。这么算起来,官渡之战开始时曹操也就两三万的样子。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