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种子萌发的主要过程涉及胚根的成长,胚轴的发展,以及子叶的转变。首先,胚根突破种皮,向下延伸,形成主根。接着,胚轴的细胞开始增长,将胚芽连同子叶一同推出土面,形成茎和叶。子叶随着胚芽一同露出土面,展开后转为绿色,开始进行光合作用,随后子叶枯萎并脱落。此时,一株能够独立生长的幼小植物体便完全形成,即幼苗。
从胚发育为幼苗,可以看到以下形态变化:
1. 胚根发展成主根。
2. 胚芽成长为茎和叶。
3. 胚轴发展成上胚轴和下胚轴。
4. 子叶提供营养,最终枯萎脱落。
种子的成熟意味着它们离开了母体,并且仍然保持生命力,尽管不同植物种子的寿命存在显著差异。种子的寿命不仅受遗传特性和发育状况的影响,还受到环境因素的制约。例如,巴西橡胶的种子寿命大约一周,而莲的种子则可存活数百年甚至千年。
为了延长优良农作物的种子寿命,可以采取适当的贮存措施。实验证明,低温、低湿度、黑暗以及降低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是理想的贮存条件。例如,在常温下,小麦种子只能保存2-3年;而在-1°C,相对湿度30%,种子含水量4-7%,可以保存13年;在-10°C,相对湿度30%,种子含水量4-7%,则可以保存35年。许多国家利用低温、干燥、空调技术贮存优良种子,从而将良种保存的重点从种植转向贮存,这大大节约了人力和物力资源,并确保了良种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