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长期不实行“抑商”政策的封建王朝。自宋朝建立之初,宋太祖赵匡胤便鼓励人们“多积金、市田宅以遗子孙,歌儿舞女以终天年”,这一政策导向使得商业蓬勃发展,钱庄业迅速兴起,纸币和银行首次出现在世界人类历史上。北宋时期,金、银、铜、铁、煤等矿藏得到大量开采,全国各地出现了制造工厂和加工工厂,如造船厂、火器厂、造纸厂、印刷工厂、织布厂、官窑等,厂里的工人按期领工资。南宋时的军器所工匠达七八千人,造会子局有一千二百余人,绫锦院织工达四百余人。除公办工厂外,私办工厂也大量出现与繁荣。经济的空前繁荣使得宋钱币铸造量巨大,如宋神宗时全国年铸币506万贯,而唐朝玄宗朝年铸币仅32万贯。宋朝的钱币无论是种类、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多的,钱币上的文字书法优美,艺术价值高。
二、为免携带大量铜钱之烦恼,宋朝在民间出现了最早的纸币“交子”,后来由政府发行。交子铜板彩印,图案精美。1024年,政府开始印刷可以划账的票据,后来称为公债,每种都有兑现日期,收兑后作废。1023年,政府开设了世界上第一个负责纸币发行的官方机构“益州交子务”,1072年起,每两年发行一界的交子流通期延长至四年。南宋时期,政府在杭州设立“行在会子务”专门管理印制“会子”,共发行了十八界会子,后来规定第十七、十八界会子可以永久流通。纸币逐渐代替了铜钱成为主要交换媒介,商业的高速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宋朝获得庞大的财政收入是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工商业极度繁荣、生产力水平提高的结果。丰厚的社会财力使得政府不必求苛税于民,又能保证政府收入,缓和了社会矛盾,进入治理国家的良性循环。
三、宋朝的经济,尤其是第二、第三产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达到了空前的高度。1077年,北宋税赋总收入共7070万贯,其中农业的两税2162万贯,占30%,工商税4911万贯占70%。构成国家财政收入主体的,已经不再是农业,而是工商业。宋朝已经走出农业文明,开始向工商业社会迈进。宋朝的手工业中还出现了铜板印刷的广告,比西方资本主义印刷的广告要早三百多年。沈括的货币流通速度论达到了现代货币理论水平。大学者苏东坡曾给一做油食老妇人做过一首广告诗,使之生意大振。世界的中国的最早的资本主义萌芽,诞生于大宋强盛的商业浪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