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人间佛教”的兴起,如今全球的佛教徒数量正在增长。常有人统计,我国台湾省的佛教徒有多少,全球的佛教徒有多少,但尽管大家都是佛教徒,却存在着“信佛”、“求佛”、“拜佛”、“念佛”、“学佛”和“行佛”这六种不同的层次:
一、信佛:许多人信佛始于表示不反对,自认为是佛教徒,但并未真正了解佛教,未受皈依,只是觉得佛像庄严,知道佛教好,或因父母信佛而自然传承。这更多是一种文化继承。
二、求佛:有些人认为佛教伟大,佛祖理应助人为本,平时虽不为佛教做什么,但遇到困境如病、贫、失意等时,便求佛帮忙。这种求助之心,能在心中增强佛的力量。
三、拜佛:有人因感佛陀慈悲伟大,自然地表示敬仰。如法拜佛,可与佛接心,感到身心轻安欢喜,获得佛力加持,这是信仰的升华。
四、念佛:念佛初始,可能只是随意念几尊佛号,渐渐地,感受到佛与自己同在,日常念佛,身心舒畅,烦恼减少,心开意解,自然乐于念佛。
五、学佛:念佛后,身心有感受,师长指导,觉得应学佛法。学佛法,即学慈悲、智能、愿心、忍耐等,如佛无牵无挂、自由自在。
六、行佛:学佛法,若不实践,则无实际收获。故学佛后,应慈悲喜舍,行四摄法,修六度万行,实践佛法,最终可达“我是佛”的境界,这是学佛的最高层次。
佛教强调“解行并重”、“福慧双修”,意在表明学佛不能仅停留在理论研究,而要在生活中体验、印证。只有亲身实践,才能真正融入身心,成为生命的一部分,从而真正受用佛法。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