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原始时期,洞穴岩画是最早的绘画形式。这些画作用线条勾勒形象,再填以颜色,但技法相对粗糙。内容以动物和狩猎场景为主,展示了人类早期的生存环境和狩猎生活。
进入古埃及时期,绘画形式逐渐转为壁画,技法也变得更加细腻。此时的内容开始包括人类的生活场景,如宗教祭祀活动等,展现了古埃及社会的宗教信仰和生活习俗。
中世纪前期,绘画形式和技法基本与古罗马一致,但绘画内容几乎全部转向严肃的宗教题材。这一时期的绘画作品多以宗教故事和圣经场景为主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宗教信仰和道德观念。
文艺复兴后,绘画形式由壁画扩展至独立画幅的油画。造型趋于细腻,开始精确使用“近大远小”的“透视”技法,并通过对“投影”的描绘来强调物体的立体感。这一时期的作品在技法上取得了巨大进步,同时也为后来的绘画发展奠定了基础。
印象派前期,画家开始在色彩里参入黑色或白色来表现物体的明、暗,环境色开始对物体的本色产生影响。这一时期的作品注重光影效果和色彩变化,展现了更加生动和真实的自然景象。
后期印象派在内容和技法上基本延续印象派前期,但造型开始简约,追求主观意向。这一时期的作品更加注重画家的个人感受和表现,展现了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的艺术风格。
现代绘画开始脱离中世纪以后的造型技法,以近似原始的方式,即用线和色块来表现主观的美感形式。这一时期的作品在技法和表现形式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尝试,展现了更加自由和多变的艺术风格。
当代绘画则反对所有经典绘画,打破所有艺术领域的界限,将艺术混同于日常生活,将艺术品混同于日常用品。这一时期的作品在主题和形式上更加多样化和前卫,展现了更加开放和包容的艺术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