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教作为外来宗教,在中国却找到了肥沃的土壤,繁荣发展。浙江凭借其自然环境与文化底蕴,成为佛教的聚集地,具有特殊地位。
普陀山,位于浙江省东北部、舟山群岛的最东端,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小岛。普陀意指普陀洛伽,梵语为“补怛洛迦”,意译为“小白花”。它与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
普陀山不仅是观世音菩萨应化的圣地,还有一段传奇故事。据佛教史籍记载,唐大中年间(847-859),一位印度高僧来到这里,亲眼目睹观音菩萨现身说法,并赐予七色宝石,故此地被称为观音显圣地。
普陀山的佛教历史可以追溯到日本僧人惠萼(或慧锷)从五台山请得观音像的故事。他归国途中途经普陀山,多次欲渡海东行,却都被海浪阻挡。于是,他在普陀山东南角海边建起了“不肯去观音院”,供奉该像。从此,普陀山成为观音菩萨的道场,佛寺相继建立。至清末,普陀山已有三大寺、七十余庵和众多茅蓬,被誉为“海天佛国”。
如今,普陀山除普济、法雨、慧济三大寺外,还有紫竹林、不肯去观音院等三十几座知名寺院,并设有佛学院。
天台山佛教城在浙江省的批准下设立,专注于研究、发掘和整理佛教传统文化艺术。它位于佛教天台宗的发祥地——浙江天台山隋代古刹国清讲寺前。天台山佛教造像艺术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佛教城继承和发扬了这一传统艺术。
佛教城制作的佛像被公认为在造型设计、制造技艺和选料等方面都是现代无可比拟的,是宗教造像艺术的精华。1992年世界佛教大会在新加坡召开时,与会的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韩国等代表一致认同中国天台山佛教城的佛像制作艺术深受世界佛教信徒的喜爱和信赖。
世界佛教大会还授予天台山佛教城法人代表汤春甫“佛艺大师”的荣誉。近三十多年来,天台山佛教城制作的大小佛像超过两万九千尊,这些佛像被北京故宫博物院以及新加坡、马来西亚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宝馆及宗教部门珍藏、陈列和供奉。这不仅促进了国际交流和合作,还增进了人类社会的和谐,成为世界精神文化艺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