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敦煌乐谱采用四弦四相的琵琶指位谱式,记录了五代后唐时期的音乐。
2. 《敦煌乐谱》包含20个谱字和25首曲子,使用半字符号进行记写,是中国古代记谱法的重要例证。
3. 这份珍贵的乐谱是在甘肃敦煌莫高窟的“藏经洞”内发现的,该洞室北宋时期存放佛教经卷的地方。
4. 《敦煌曲谱》是中国目前所知最早的曲谱之一,音乐史家对其进行了广泛的解译研究,意见纷呈。
5. 一种主流观点认为《敦煌乐谱》是琵琶曲谱,尽管也有学者提出其为筚篥谱的可能性。
6. 另一种观点视其为半字乐谱,看作是工尺谱的早期形式。
7. 敦煌乐谱详细记录了唐代世俗歌舞音乐的琵琶伴奏,包含25首曲目,如《品弄》、《倾杯乐》等。
8. 这些乐谱使用的记谱符号被称为宴乐减字谱,形式类似于日文的假名,谱字旁边有符号可能表示时值或句断。
9. 乐谱背面抄有经文,专家根据笔迹和原卷情况判断,这些谱子可能是为了抄写经文而将不同时间抄写的谱子粘连在一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