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空海一体战"的概念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由美国陆军和空军联合提出,并在80年代前期开始实施。该理论对美军在巴拿马战争和海湾战争中的胜利起到了关键作用。
2. 从1982年至1993年,美国空军成立了航天司令部和航天作战中心,随后提出了"空天一体战"理论,目的是建立一支无缝连接的航空航天力量。
3. 1992年5月,现任美国欧洲司令部司令兼北约最高盟军司令官的海军上将詹姆斯提出了海空联合作战的构想。
4. 2010年5月,美国国防部长盖茨正式提出了“空海一体战”的概念。这种全维作战理念强调利用美军在航空航天、网络、电子技术等领域的优势,依托关岛、日韩等盟国的作战和后勤基地,构建一个以天基系统为核心的多层次立体作战体系,加速各种作战力量的有效融合,并在西太平洋战区实施战役级别的作战行动,旨在破坏对手的反介入作战能力。
5. 美军正在筹划战略转型,并将重心东移。具体措施包括加强情报信息系统建设、加强指挥控制系统建设,以及加快研发新型武器装备。
6. 在情报信息系统建设方面,美军计划加大跨军种电子战能力建设的投入,研发和部署兼容且可互相操作的情报侦察监视和处理与分发系统。此外,将对下一代数据传输器、数据结构和相关信息设施的技术和作战需求进行联合评估。
7. 在指挥控制系统建设方面,美军计划加强空中作战中心和海上作战中心的建设,确保充分的连通性,维持通用作战图像,支援空海军的作战。此外,美军还计划为联合航天作战中心设立一个近海节点,建立一个多国航天作战中心,以提升作战一体化水平,增强指挥与控制系统的抗毁能力。
8. 在新型武器装备研发方面,美军计划研发和列装下一代远程、隐形空中平台,包括无人机和有人机,以及配套的精确制导打击武器、情报监视侦察传感器、高级空对空导弹、各种诱弹、电子攻击系统以及定向能武器等。同时,美军还计划开发具有抗毁能力并能执行多重任务的远程隐身长航时打击平台、舰载无人机作战系统、远程隐形对地攻击巡航导弹,以及远程反舰导弹,使其能够从有人或无人空中平台、舰艇和潜艇上发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