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明山宾,南朝梁时会稽人,历任中书侍郎、北究州刺史等职位。
2. 在明山宾担任某州从事期间,适逢大旱,庄稼无收,百姓饥饿。他决定开仓放粮,助手周显良虽主张上报朝廷,但明山宾认为灾情紧急,决定先行放粮,并表示愿意承担责任。
3. 为维护放粮秩序,明山宾设三条规则:不排队者、冒充贫民者、多次领粮者皆受罚,期间家属不得领粮。秩序井然,直到李虎因儿子饥饿急于领粮,未排队而被罚。
4. 李虎回家发现儿子垂危,责怪妻子未领粮,后者解释规定。李虎对明山宾心生怨恨,发誓报复。朝廷得知明山宾自行放粮,派官员调查,周显良担忧,明山宾则从容面对。
5. 周显良暗中调查,找来对放粮不满之人,李虎在官员面前大骂明山宾,官员据此决定革除明山宾官职,终身不予录用。
6. 明山宾被革职后,回会稽老家,李虎却寻仇至会稽,未能找到明山宾家。明山宾生活清贫,卖掉家中唯一一头黄牛以维持生计。
7. 明山宾在集市上以低价卖牛,牛曾患漏蹄病。他发现后赶往集市,却已找不到买牛的年轻人。明山宾坚持诚实,终找到买家,解释牛的情况。
8. 李虎偶遇明山宾,本想行刺,但见其生活艰辛,心生敬佩,透露自己的身份,请求宽恕。明山宾的诚信令李虎感动,两人和解。
9. 诚信是道德基础,无论境遇如何,都不应失去。明山宾无论为官还是为民,始终坚守诚信。现代社会应倡导诚信,以建设和谐健康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