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腊八节,俗语有云:“过了腊八就是年”。不知道各位是否已经品尝到了香浓的腊八粥呢?关于腊八节的各种传统习俗,大家应该都相当熟悉了。但有一个特别的规定,那就是腊八节为什么不能回娘家?这可能是许多人感到困惑的问题。下面就让小编来为大家揭秘吧!
1. 腊八节为什么不能回娘家?
对婆婆不吉利:腊月初八这一天回娘家被认为会对婆婆不利,传说中婆婆会在百年之后趴着死去。这种说法相当传统,过去农村的人认为在腊八节这一天媳妇回娘家,对婆家是不利的。除了腊八节,农村还特别忌讳在除夕、春节、立春和冬至等重要节日回娘家。这些都是古代礼教对妇女的三从四德约束,因为古人认为妇女出嫁后就是婆家的人,不能随便回娘家。不过,现代社会这种习俗已经淡化了许多。
2. 中国传统中不能回娘家的日子:
- (1)三月三:根据许多民族的习俗,三月初三被认为是“恶日”。三月三也属于中国的鬼节之一,这一天新婚的妇女不能随意外出,更不能回娘家。
- (2)清明节:不能回娘家,因为清明节是非常重要的祭祖节日,家家户户要上坟祭祖,但出嫁的女儿就像泼出去的水,所以不能回娘家上坟。
- (3)中秋节:不能回娘家,因为中秋节本身就是团圆的日子,嫁出去的女儿在传统观念上属于另一家的人,所以中秋节必须回夫家过,寓意团圆吉祥。
- (4)腊八节:不能回娘家,有两个说法,一个是说腊八节这一天回娘家会对婆婆不利,另一方面是说这一天回娘家会影响自己家的财运,“腊八不吃外家米,祖祖辈辈还不起”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 (5)冬至:不能回娘家,传说这一天回娘家对公公大不利,农村还有“冬至不回冬,过冬死公公”的说法。虽然大家认为这是比较封建的思想,但也没有谁敢故意去触犯。
- (6)除夕和大年初一:“年三十的火,正月十五的灯”,意思是出嫁的女儿可以回家和父母一起吃团年饭,但不可以在外家过大年三十的夜,这样会影响外家的财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