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布达佩斯达努伯河上的伊丽莎白大桥,于1903年建成,是当时最长的眼杆链悬索桥,跨度达到了290米。每当夜幕降临,灯光映衬下,优雅的悬索链与雄伟的桥塔形成鲜明对比,令人叹为观止。
跨越布里斯托尔的Avon峡谷的克里夫顿悬索桥,不仅是交通要道,更是对维多利亚时代工程师布鲁耐尔的永久纪念。这座桥的设计巧妙,展现了工程学的智慧与美感。
岗特大桥,位于辛普伦关隘之上,由瑞士工程师C.麦恩设计。这座斜拉桥的主跨为174米,两边弯曲的边跨各为127米。缆索以混凝土封闭,与整体结构融为一体,展现出独特的建筑美学。
千禧桥,在2000年这个世纪之交的时刻,于泰晤士河上拔地而起。相比那些古老、雄伟的桥梁前辈们,千禧桥以其简洁明快的结构、轻巧纤细的造型和连续流畅、充满活力的美感而独树一帜。它只有一对“丫”字形空心金属桥墩支撑着,没有刚性的大梁架在桥墩之间,仅有8根钢索挂在两墩之间。这“银带”般的桥梁不仅连接了南北两岸,更将艺术的崇拜者直接送到现代艺术的殿堂——泰特现代馆门口。
然而,好事多磨,千禧桥在开放后不久便遇到了问题。2000年5月13日,千禧桥正式开放,吸引了大量游客。众人脚步的轻盈使得“银带”开始在水面上摇摆、振动。仅仅开放了三天,当局便下达了暂停使用的命令。
“数学桥”,位于英国剑桥大学内,是剑桥最著名的桥梁之一。它陪伴着剑河沿岸最古老的建筑——红砖垒砌的剑桥大学女王学院院长官邸,走过了250多个春秋。关于这座桥的设计者有多种传说,但据考证,牛顿并未参与其建造。实际上,“数学桥”是由詹姆斯·小埃塞克斯根据埃斯里奇的设计而建造的。它展示出现代钢梁桥的雏形,其桥身相邻桁架之间均构成11.25度的夹角。这种设计在当时被称为几何结构,因此此桥得名“数学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