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古代科学领域,石申、张衡、祖冲之和郭守敬的名字被用来命名月球上的环形山,这四位杰出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和贡献,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石申是战国时期魏国的天文学家,他与楚人甘德共同编撰了《甘石星经》,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该书记录了800个恒星的名字,以及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的运行情况。他的名字被用于命名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
张衡是东汉时期的科学家,他撰写了我国第一部天文学理论著作《灵宪》。公元117年,他制造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测定天象的浑天仪;公元132年,他又制造了能测定地震方向的地动仪。他的名字被用于命名月球背面东经112度、北纬19度的一座环形山。
祖冲之是南北朝时代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他将圆周率精确地计算到数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他的数学专著《缀术》在唐朝时被定为学校的课本。他在1959年被苏联命名月球背面坐标东经148度、北纬7度的一个环形山为“祖冲之山”。他的贡献也体现在他创立的《大明历》是中国古代优秀的历法之一。
郭守敬是元代的科学家,他在全国各地设立了27个观测站,进行大规模的“四海测量”。他推算出一年的时间为365.2425天,精确程度与地球公转周期仅相差26秒。他主持编成的《授时历》,一年的周期与现在的公历相同。他还创造了和改进了十三种天文仪器,著名的“简仪”就是他创造的。他的名字被用于命名月球背面西经34度、北纬8度的一个环形山。
明朝的万户被认为是世界火箭的鼻祖,他进行了一次试验飞行,虽然没有成功,但他的名字被用来命名月球背面东方海附近的一座环形山。他的勇敢尝试为后来的航天探索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