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佛性(本性)和空性有什么区别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4-12-27 06:44:00
文档

佛性(本性)和空性有什么区别

2.佛性,是众生本具的内在品质,是一种纯净无染的清净心,也是每个人的觉性、自性和智慧。禅宗认为,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佛性,不仅是人类,动物和其他有情生命也都有佛性。《坛经》提到,真如本性或真如净性,指的是真实、纯净的本性。3.《坛经》中提到,“无住”是指心不执著于一定的对象,思想不受任何束缚,自由无碍。这是般若智慧的体现。《坛经》强调,如果众生能够证见自我本性,就能获得解脱,成就佛果。4.习性,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习惯和倾向。人们所说的天性、人性、男性和女性,都是由习性所形成的,而非生命真正的源头,也就是本性。真正的本性是空,没有形相。
推荐度:
导读2.佛性,是众生本具的内在品质,是一种纯净无染的清净心,也是每个人的觉性、自性和智慧。禅宗认为,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佛性,不仅是人类,动物和其他有情生命也都有佛性。《坛经》提到,真如本性或真如净性,指的是真实、纯净的本性。3.《坛经》中提到,“无住”是指心不执著于一定的对象,思想不受任何束缚,自由无碍。这是般若智慧的体现。《坛经》强调,如果众生能够证见自我本性,就能获得解脱,成就佛果。4.习性,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习惯和倾向。人们所说的天性、人性、男性和女性,都是由习性所形成的,而非生命真正的源头,也就是本性。真正的本性是空,没有形相。


1. 本性,在佛教哲学中,指的是事物固有的本质或本源。在《坛经》中,“性”字频繁出现,是经文的核心概念之一。它涵盖了法性和众生性两个方面。法性,指的是宇宙万法的本质;而众生性,则是指生命的本质和主宰。
2. 佛性,是众生本具的内在品质,是一种纯净无染的清净心,也是每个人的觉性、自性和智慧。禅宗认为,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佛性,不仅是人类,动物和其他有情生命也都有佛性。《坛经》提到,真如本性或真如净性,指的是真实、纯净的本性。
3. 《坛经》中提到,“无住”是指心不执著于一定的对象,思想不受任何束缚,自由无碍。这是般若智慧的体现。《坛经》强调,如果众生能够证见自我本性,就能获得解脱,成就佛果。
4. 习性,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习惯和倾向。人们所说的天性、人性、男性和女性,都是由习性所形成的,而非生命真正的源头,也就是本性。真正的本性是空,没有形相。
5. 了知一真法界本来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具足一切。这是佛教的宇宙观,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相互依存、相互关联的。只要我们不迷痴,不跟妄念跑,不着境逐物,就能恢复本性。
6. 本性即是佛性,每个人都有善良的一面,也就是佛性。但是,在人间这个五浊恶世,人们的本性常常被遮挡住,失去了本性,佛性就隐下去。善良的人容易闻到佛法,因为他们身上有佛之本性,拥有慈悲的心。详情

文档

佛性(本性)和空性有什么区别

2.佛性,是众生本具的内在品质,是一种纯净无染的清净心,也是每个人的觉性、自性和智慧。禅宗认为,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佛性,不仅是人类,动物和其他有情生命也都有佛性。《坛经》提到,真如本性或真如净性,指的是真实、纯净的本性。3.《坛经》中提到,“无住”是指心不执著于一定的对象,思想不受任何束缚,自由无碍。这是般若智慧的体现。《坛经》强调,如果众生能够证见自我本性,就能获得解脱,成就佛果。4.习性,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习惯和倾向。人们所说的天性、人性、男性和女性,都是由习性所形成的,而非生命真正的源头,也就是本性。真正的本性是空,没有形相。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