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罐的长处在于其出色的抗氧化性能以及抗酸碱腐蚀能力。然而,它的短处在于易碎且相对较重。
在10月28日的下午,乾县灵源镇佛东村的几位村民在挖掘土地时意外发现了一只古陶罐。据参与挖掘的村民描述,这只陶罐是在大约1.5米深的土层中被发现的。
这只古陶罐的高度约为110厘米,口径宽敞,直径大约为40厘米,最粗的部分直径超过50厘米,而其底部则是尖锐的锥形,直径大约只有15厘米。外观上,陶罐通体呈白色,略带淡红色,罐口在挖掘时被铲受损的部分呈现灰色,整个罐身布满了突起的细密花纹图案。
类似的发现是在1988年8月,山东省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在兴建教学楼的过程中进行的。这个陶罐是由泥质灰陶制成,口径为14厘米,通高为33.8厘米。它具有敞口、平沿、方唇、短颈、广肩和圆腹的特点,底部平坦。陶罐的腹下部饰有不等距的横竖绳纹,肩部刻有“任城厨酒器容十斗,弟十,平”八字,字体为隶书,属于民间书写风格。
这个陶罐是一件用于盛放酒的器皿,容量达到十斗。其中的“弟十”可以理解为“第十”,“平”则代表“瓶”,这是容器的编号。通过量杯的实际测量,陶罐的容量为19950毫升。《汉书律历志》中记载,汉代的“一斛等于十斗,一斗等于十升”。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容器每升约为200毫升,与济宁市测量的每升199.5毫升相近。因此,这个陶罐为研究西汉量制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