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翁承赞的《题槐》中描述槐花:“雨中妆点望中黄,勾引蝉声送夕阳。忆昔当年随计吏,马蹄终日为君忙。”槐花在雨中呈现出黄色,与夕阳的余晖相互映衬,勾起了诗人对过去的回忆,那时他为了生活奔波忙碌。
金·赵秉文的《玉堂槐花》写道:“玉堂阴合冷窗纱,雨过银泥引篆蜗。营草戎葵俱不见,蜂声满园采槐花。”槐花在阴凉的玉堂中显得格外清冷,雨后银泥般的花瓣上留下蜜蜂忙碌的身影,蜜蜂在园中辛勤采蜜,槐花因此而显得更加美丽。
清·叶申芗的《忆秦娥·槐花》中提到:“风飘香,雨余满院槐花黄。槐花黄,昔年辛苦,三度曾忙。婆婆生意欣偏强,凉归高树延秋光。延秋光,辞巢客燕,噪晚鸣精。”槐花在风中飘散香气,雨后满院都是黄色的花瓣,让人想起过去辛勤劳作的日子,如今槐花再次盛开,带来了凉爽的秋光,燕子在树上鸣叫,预示着晚秋的到来。
历史上关于槐花的传说与记载也颇具深意。《周礼》记载“面三槐,三公位焉”,意指朝见天子时,三公面向三棵槐树而立。唐时又有“槐花黄,举子忙”之说,吴澄注释道:“槐之言怀也,怀来人于此也。”槐黄意味着举子们即将开始忙碌的准备,王安石解释为:“槐黄,中怀其美,故三公位之。”《春秋无命包》中也有记载:“槐之言归也。”古时种槐树,听讼其下,使情归实,意为槐树下的听讼行为使人们的感情回归真实。
相比之下,槐花并不像桃花那样妖艳多姿,也不如牡丹那样雍容富贵。在众多芳香之花中,槐花只能算是“三等公民”。因此,她只能生长在穷乡僻壤,山郊野外,依靠自己顽强的生存意志,默默地承受着风吹日晒、霜打雨淋,与朝夕相伴的农民们一样,含辛茹苦地证明着自己的存在。
每当春意盎然、万紫千红的时节,槐花并未因自己的卑微而沉默,依旧安静地绽放,吸引蜜蜂前来采蜜。她用自己微弱的力量,为这个世界增添了一抹独特的色彩,让每一个看到她的人,都能感受到生命的坚韧与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