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我国,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禁止设立重点学校和重点班,教育部门也一再强调不得组织与升学挂钩的招生考试。然而,在刚刚结束的小学升初中招生季中,媒体调查发现,广州多所知名公办和民办学校违背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原则,通过各种秘密考试选拔学生,人为加剧了小学生升学的竞争,增加了学生和家长的负担。
公办名校为了提高中考升学率,纷纷追逐优质生源,而一些家长也不愿意让子女进入政府分配的普通学校,于是,“择校热”应运而生。一些公办初中除了接收教育部门分配的学生外,还专门留出名额给通过秘密考试选拔的优等生,并将他们编入“重点班”。为了规避“重点班”的禁令,学校以开展特色教育为名,设立“火箭班”、“南山班”、“实验班”、“创新班”等,其真实含义只有教师、学生和家长心照不宣。
“秘考”的操作方式被一些家长形容为“地下活动”。据调查,这种考试一般由往届生家长作为媒介,通过微信群、Q群传递信息,新生家长由老生家长介绍进群,暗号不定期更换,以防外泄。有的家长从子女小学三年级开始,四处寻找老生家长介绍加入若干个群,以期获取更多“秘考”信息,增加保险系数。一位家长告诉记者,其加入的“秘考”家长群至少有20个。
一些民办著名中学的中考升学率优于公办学校,因此,这些学校的“掐尖”招生竞争也非常激烈。广州于2013年底禁止民办学校组织小升初考试,于是,一些民办名校“曲线救国”,与社会培训机构联手“掐尖”。主要分为以下几种形式:有的是直接以培训中心统测排名为依据录取,有的是委托培训机构组织单独考试,有的是学校在培训机构成绩基础上自己再组织考试。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专家建议,要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打破教育资源的垄断,首先要把教育资源的蛋糕做大,鼓励多主体办学,混合所有制办学,大力发展民办教育力量。其次,通过加快公办学校强校兼并弱校的步伐,实现校际均衡;推动建立校长教师轮岗、流动机制,实现师资均衡;在贯彻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划区分片、就近入学的基础上,实施阳光升学、阳光分班,做到生源均衡。
另外,专家建议,把课外培训机构纳入教育部门严格管理,如果实施统测排名、测验,为择校做基础性工作,应予以整顿或者取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