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沙船:这种历史悠久的船型有着平底方艏方艉的构造。起源于唐宋时期,沙船在明清时期成为主要的海船,因其适合在水浅多沙滩的航道上航行,故得名为“沙船”,又称“防沙平底船”。它既能航行于江河,也能驶骋于湖海,具有极强的适航性。其特点是宽、大、扁、浅。沙船的纵向结构采用“扁龙骨”以增强纵向强度;横向结构则采用水密隔舱工艺,使得船的抗沉性较好。此外,沙船上还有“太平篮”,在风浪大时可放下装有石块的竹篮以减少船的摇摆。但由于吃水过浅,沙船不适用于远海航行。
2. 福船:被誉为古代中国的优秀船型,亦称“大福船”,是一种尖底海船,特别适合在南洋和远海行驶。明代时,福船成为巨型战船的主要类型。福船高大如楼,底尖上阔,首尾高昂,两侧有护板。全船分四层:下层装土石压舱,二层住兵士,三层是主要操作场所,上层为作战场所。福船首部高昂,带有坚强的冲击装置,乘风下压能犁沉敌船,多用船力取胜。福船吃水四米,是深海优良战舰。郑和下西洋船队的主要船舶宝船,就是采用明代福船的优秀船型。
3. 老闸船(又称鸭屁股,lorcha):大约于1550年左右在中国的葡萄牙殖民地发展出来的一种帆船。它结合了传统中式帆装和流线型的西式船身,比传统中式帆船快,比西式帆船需要更少人手,建造维修也较简易。16世纪时,葡萄牙人来到中国后,将中国式硬帆与西方瘦削的船型结合起来,发明了老闸船。后来,中国人也自行制造这种船,广泛用于从宁波到日本贸易,以及中国沿海一带运送货物,清朝政府更把它用作巡逻船。
4. 鸟船:这是浙江沿海一带的海船,特点是船首形似鸟嘴,因此得名。古代浙江人认为鸟衔来稻谷种子,造就了浙江的鱼米之乡,故将船头做成鸟嘴状。鸟船船头眼上方有条绿色眉,故又名绿眉毛。据研究,郑和船队中就有鸟船这种古船型。浙江新造的鸟船“绿眉毛”号,船长31米,宽6.8米,吃水深2.2米,排水量230吨。它采用古老的木制舵,舵长11米,宽2.3米;有三桅五帆,其中主桅高24.5米,主帆三面,利用风力航速最高可达每小时9海里。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