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迪生小时候将蜡烛放在镜子前,发现光线显著增强,这一现象激发了他的灵感,最终导致了灯丝的发明。需要明确的是,电灯并非爱迪生独自发明,而是基于他的灯丝发明,后人进行了改进和创新而得出的产品。
作为一位从小就展现出了非凡创造力的发明家,爱迪生并未完成正规教育,早早地便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曾在火车上售卖报纸。他以其旺盛的求知欲和勤奋的工作态度,不断进行实验,制作出许多精巧的机械装置。特别是对电器领域,他充满热情。在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后,爱迪生便立志要制造出电灯,以此照亮人类的生活。
在深入分析了前人电灯发明失败的教训后,爱迪生制定了一套详尽的实验计划,重点在两个方面进行探索:首先,测试超过1600种不同的耐热发光材料;其次,改进抽真空设备,以实现灯泡的高真空状态。此外,他还对新型发电机和电路分路系统进行了研究。
爱迪生对每一种耐热发光材料进行了逐一的试验,最终发现白金丝虽然性能优良,但因其高昂的成本,必须寻找替代品。1879年,经过无数次的实验,爱迪生决定采用炭丝作为灯丝材料。他制作了一种马蹄形的炭丝灯丝,能够在真空灯泡中发光,并可持续使用长达45小时。这标志着世界上首批炭丝白炽灯的诞生。同年除夕,爱迪生电灯公司在洛帕克街首次展示了电灯的辉煌。
为了不断完善电灯技术,爱迪生常常在实验室中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有时甚至连续几天进行试验。在成功发明炭丝灯丝之后,他又试验了超过6000种植物纤维,最终选定竹丝作为新材料。通过高温密闭炉烧焦并加工处理,得到了性能更优的炭化竹丝灯丝,进一步提高了灯泡的真空度,使得电灯可以连续点亮超过1200小时。电灯的发明不仅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还对当时的煤气产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煤气股票在短短三天内暴跌了12%。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