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医的浩瀚药海中,“二冬”这一简称常被大夫用于药方之中,它实际指的是天门冬与麦门冬。这两种药材因药效相似且常一同使用,故而被简称为“二冬”。
天门冬,作为百合科多年生攀援状草本植物,其块根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中。它主要产于贵州、广西、浙江、云南等地。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关于天门冬入药的记载。古代医家对其推崇备至,认为它可强身健体,延年益寿。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引用了晋代葛洪的《抱朴子》,提到将天门冬制成糕饼状服用百日后,可使人倍感强壮,其补益效果甚至超过白术和黄精。若服用200天,则可强筋壮骨,使人青春常驻。
天门冬与其他补益药配伍使用,效果更佳。例如,与茯苓等分研末服用,可增强抗寒能力;与熟地黄共研为末做蜜丸,温酒化服,服用10天可身轻目明,20天后面色如桃花,百日则可延年益寿。天门冬味甘苦,性寒,具有清肺润燥、治疗燥热咳嗽等功效。现代药理研究也证实,它对多种病菌有抑制作用,并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麦门冬则是另一种重要的中药材,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麦门冬的块根。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或栽培。李时珍对麦门冬的名称进行了麦门即麦须,而麦门冬既像麦又有须,叶子似彗星形状,且冬天不凋零,故称为“麦门冬”。民间还有一种说法,因其常栽于门前阶边作为护阶之草而得名。宋代诗人范成大曾作诗赞美:“门冬如佳隶,长年护阶保;生儿乃不凡,磊落玻璃珠。”
麦门冬味甘、微苦,性寒,具有滋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的功效。它常被用于治疗外感燥邪引起的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等症状。此外,麦门冬还可用于胃阴亏虚引起的舌干口渴少津等证以及消渴证。在心烦失眠方面,麦门冬也是一剂良药。
现代研究证实,麦门冬能提高心肌收缩力和耐缺氧能力。生脉饮(由人参、麦门冬、五味子组成)是气阴双补的代表方剂,对许多出现气阴两虚症状的心、肺、脑等疾患均有良好的疗效。
总而言之,“二冬”即天门冬与麦门冬在中医中具有相似的性味与功能。它们都具备滋阴润肺的功效;而麦门冬更擅长益胃阴、降心火;而天门冬在滋补肾阴方面则更胜一筹。两者常配合使用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