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煎中药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古人在煎药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医学源流论》曾提到:“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煎药看似简单,实则大有学问。无论是单味药还是多味药组成的方剂,都需经过煎制,加水或其他药液制成汤剂,才能服用。因此,煎药的方法和技巧非常关键。
煎药容器的选择至关重要。传统上,人们推荐使用砂锅或瓦罐,因其材质稳定,不易与药物发生化学反应,传热均匀且不易糊锅,价格也相对低廉。若无砂锅或瓦罐,不锈钢、搪瓷或玻璃器皿也是可选的替代品,但应避免使用铜、铝、铁等金属容器,因为这些材质的化学性质不稳定,容易与药物发生反应,影响药效甚至产生毒副作用。
水的选取和用量也十分重要。通常,井水或自来水都可使用。加水量要适量,既不能太少也不能太多。一般来说,加水量应为药物量的5至10倍,或高出药面2至3厘米。根据具体药物的性质、大小、药味数量以及医生的具体要求,加水量可能会有所不同。
煎药时间的长短对药效也有显著影响。煎药时间应根据药物性质而定。头遍煎通常在中药煮沸后继续煎煮20分钟左右,二遍煎则时间稍短。不同类型的药物,如解表药、芳香类药物或矿物类药物,其煎煮时间需要调整,以保持药物的有效成分。
煎药过程中,火力的选择也很关键。文火是指小火,武火则是大火。通常先用武火将药液煮沸,再转用文火慢慢煎煮,以避免药液烧焦。
煎好的中药需注意储存和服用方式。两次煎煮的药液应混合服用,总量约为300至500毫升。对于服用不便的患者,可分次服用或浓缩给药。但某些药物,如解表类药物,不宜浓缩给药,应按原量服用。
煎中药时,应遵循以下几点:1. 禁用铜、铁、铝等金属容器;2. 加水量要适当,煎前浸泡时间需根据具体情况而定;3. 注意特殊药物的煎煮方法,确保疗效;4. 变质或煎糊的中药切勿服用,以免中毒;5. 一般情况下,沙锅、瓦罐或陶瓷容器为佳,搪瓷盆或不锈钢锅次之,但避免使用铁锅或铝锅;6. 遵循医生的建议,正确掌握服药时间和方法。
以上就是煎中药的一些建议,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