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轨,河南洛阳人,自幼好学,品行端正。其父赵肃曾任魏廷尉卿,家族背景颇为显赫。赵轨年轻时被周蔡王引荐为记室,以清廉著称。在任卫州治中期间,他因治理有方而闻名。
高祖登基后,赵轨转任齐州别驾,因政绩卓越而被授予有能名。东邻的桑葚不慎落在他家中,他派人全部拾回归还失主,并告诫自家子孙,不应未经允许取用他人物品。
赵轨在州中任职四年,考核连续最高。持节使者郃阳公梁子恭对此进行了详细记录,高祖对此十分赞赏,赐予他布帛三百段、粮食三百石,并征召赵轨入朝为官。
父老乡亲们为赵轨送行,皆流下不舍之泪,说赵轨为官时,不扰民,不与百姓有过多交往,故不愿用酒送行,只以一杯清水相赠。赵轨接受了清水,并饮下。
赵轨到京师后,被诏令与奇章公牛弘共同制定法律条文。后来,赵轨被派往原州担任总管司马。一次夜行时,他发现随从马匹误入农田,践踏了庄稼。赵轨当即停车等待天亮,寻找到庄稼主人并给予赔偿后离开。
此事件传开后,原州的官吏百姓深受感动,纷纷效仿,道德风气大为改观。赵轨后被晋升为硖州刺史,他安抚民众,深受恩惠。不久,他调任寿州总管长史。
芍陂旧有五门堰,但久未修缮。赵轨鼓励官吏百姓,重新开凿三十六门,灌溉农田五千余顷,为当地百姓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赵轨任期结束返乡,终老于家中,享年六十二岁。其子弘安、弘智也皆知名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