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从正,字元长,是元代著名的医学家,他被认为是“攻下派”的代表医家。他主张治病以攻邪为主,强调祛除病邪的重要性,提出“邪去正安”的观点。
张从正认为人体疾病的根本原因在于外邪入侵,导致气血失调,脏腑功能受损。因此,他主张通过攻下、汗、吐等方法清除体内的病邪,恢复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他尤其擅长使用攻下法,如大黄、芒硝等药物,以达到清热解毒、通便泻下之效。
在张从正的医学实践中,他强调治疗疾病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治疗方法。他认为,医生应以患者为中心,根据患者的不同体质和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他主张治疗疾病不应拘泥于某一固定的治疗方法,而应根据病情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策略。
张从正还注重养生保健,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他认为,预防疾病重于治疗,强调调摄精神、饮食调理、适度运动等,以达到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目的。他提出“调养脾胃”的观点,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是人体健康的基础。
张从正的医学思想和治疗方法对后世医家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著作《儒门事亲》至今仍被广泛研究和引用。他所倡导的“攻下派”思想,强调祛邪的重要性,对于治疗某些疾病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