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菖蒲生长于海拔1500至1750米以下的湿地或湖泊浮岛上,最适合的温度为20至25℃,低于10℃则停止生长。冬季,菖蒲以地下茎沉入泥中越冬,喜欢冷凉湿润的环境,忌干旱。
菖蒲可通过播种或分株繁殖。播种时,收集成熟的红色浆果清洗干净,秋播于室内,保持土壤或浅水的湿润,于20℃左右的条件下,早春会陆续发芽,然后进行分离培养,待苗健壮后移栽定植。分株则在早春或生长期内进行,用铁锨将地下茎挖出,洗净并去除老根、茎及枯叶、茎,再用快刀切成若干块,每块保留3至4个新芽,进行繁殖。
菖蒲盆景的制作需注意配土,以富含腐殖质的壤土为佳,砂质土壤生育亦良好,培养土需经常保持湿润,小盆栽盆底可垫一水盘,以保持水分。栽植时,一般以保持主芽接近泥面为宜,同时灌水1至3厘米。盆栽菖蒲应选择不漏水的盆,内径约40至50厘米,并施足基肥,中间挖穴植入根茎,生长点应露出泥土面,加水1至3厘米。
养护菖蒲需注意浇水,保持盆土湿润,但不宜过多,以免造成叶黄。适宜的温度为18至28℃,栽培处应选择半阴处,避免强烈日光直射,若能接受50至60%光线,生育旺盛且叶色柔美。室内摆设应选窗缘光源射入处,若生长势转弱,应及时移出室外,并接受柔和的阳光恢复生机。菖蒲生长季节适应性较强,可进行粗放管理,保持水位或潮湿,施追肥2至3次,并结合施肥除草,初期以氮肥为主,抽穗开花前应以施磷肥钾肥为主,每次施肥一定要把肥放入泥中。
菖蒲越冬前要清理地上部分的枯枝残叶,集中烧掉或沤肥,露地栽培2至3年后需更新,久植过于拥挤时应强制分株,换土后再栽植,盆栽2年后需更换分栽1次。定期修剪,去除腐叶和黄叶,以保持最佳的观赏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