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苯乙酸在农业和医药领域广泛应用,特别是在制药行业,是生产青霉素的主要原料。青霉素作为抗生素,其毒性极低,是化疗指数最大的抗生素之一。然而,青霉素引起的过敏反应在各种药物中排名第一,发生率高达5%至10%。这些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症状,如皮疹和血管性水肿。最严重的情况是过敏性休克,可能在注射后几分钟内发生,症状包括呼吸困难、发绀、血压下降、昏迷甚至惊厥,如果没有及时救治,可能导致死亡。
青霉素过敏反应可以通过多种给药途径引发,其中注射用药最为常见。过敏反应的发生与药物剂量无关,即使是对青霉素高度过敏的人,即使是极少量也可能引发休克。在鞘内注射时,青霉素可能导致癫痫样发作。大剂量长时间注射还可能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毒性影响,如抽搐和昏迷,但停药或减少剂量后可以恢复。
使用青霉素前,必须进行皮内试验。青霉素过敏试验包括皮肤试验和体外试验,其中皮肤试验最为准确。尽管皮试本身存在一定的危险性,约有25%的过敏性休克死亡案例死于皮试,因此在进行皮试或注射给药时,都应做好充分的抢救准备。当更换不同批次的青霉素时,也需重新进行皮试。注射液和皮试液都不稳定,应尽量新鲜配制以保证疗效和安全性。此外,青霉素的局部应用会增加过敏反应的机会,并可能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因此不推荐使用。
对于肾功能不良的患者,应根据情况适当调整青霉素的剂量,因为青霉素主要通过肾脏排出体外。青霉素的局部应用虽然可以治疗一些局部感染,但由于容易引发过敏反应和细菌耐药性的增加,临床应用上并不被广泛推荐。因此,在使用青霉素时,必须严格遵循医嘱,并在必要时进行皮试,以确保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