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解析函数f(a+b)=f(a).f(b)时,首先令a=b=0,得出f(0)=f(0)^2,因为f(0)≠0,所以f(0)=1。
继续解析,令a=b=x,得到f(2x)=f(x)^2。由于f(x)^2>0,说明f(2x)>0。因此,对于所有x∈R,f(x)均大于0。
接下来,令b>0,结合x>0时f(x)>1,可得f(b)>1。由此可知f(a+b)>f(a),且a+b>a,说明f(x)在实数集R上为增函数。
进一步分析f(x).f(2x-x^2)=f(3x-x^2)>1,即f(3x-x^2)>f(0)。由于f(x)在R上为增函数,所以3x-x^2>0,从而得出0<3。
接着,考虑f(xy)=f(x)+f(y),已知f(2)=1,容易推导出f(8)=3。对于不等式f(x)-f(x-2)>3,可以转换为f(x)>f(x-2)+f(8)。
进一步简化,得到f(8)+f(x-2)=f(8x-16)。由于函数f(x)在(0,+∞)上为增函数,所以x>8x-16,即x<16/7。
总结上述分析,我们得到了f(x)在特定条件下的性质以及不等式的解集,对于初学者来说,理解这些推导过程有助于加深对函数性质的理解。
在处理这类数学题目时,关键是逐步代入不同的变量值,利用函数的性质和给定条件进行推导,逐步缩小解题范围,直至得出最终结论。
通过详细解析这些步骤,不仅能够解决题目本身,还能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和对函数性质的认识。
在实际应用中,这样的函数性质分析对于解决实际问题非常有用,比如在经济学中,通过类似的数学模型来预测市场趋势,或者在工程学中,利用函数模型来优化设计。
理解这些基本概念和方法,对提高数学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