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中考诗词赏析炼字题解题技巧

来源:懂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4-12-20 07:38:58
文档

中考诗词赏析炼字题解题技巧

在中考试卷中,涉及诗词的考题分值很大,通常10分背诵填空题中有9分诗词句背诵(一句古文背诵),另外有6分的诗词赏析题,总计15分,这么大的分值是绝对不能不重视的。为帮助同学们提高中考诗词题的分数,我为大家分享中考诗词鉴赏炼字题解题技巧,欢迎阅读。一、从词性入手;一般来说,诗歌中最要紧的地方往往落在动词、形容词和副词这三类词语上,根据这三类词语的语法特点分析,动词主要表现描写对象的动态变化,强调过程及变化;形容词主要表现描写对象的性质状态,跟动词比较,形容词主要着眼对象的静态;副词主要表现描写对象的程度范围。例1、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过香积寺;王维;
推荐度:
导读在中考试卷中,涉及诗词的考题分值很大,通常10分背诵填空题中有9分诗词句背诵(一句古文背诵),另外有6分的诗词赏析题,总计15分,这么大的分值是绝对不能不重视的。为帮助同学们提高中考诗词题的分数,我为大家分享中考诗词鉴赏炼字题解题技巧,欢迎阅读。一、从词性入手;一般来说,诗歌中最要紧的地方往往落在动词、形容词和副词这三类词语上,根据这三类词语的语法特点分析,动词主要表现描写对象的动态变化,强调过程及变化;形容词主要表现描写对象的性质状态,跟动词比较,形容词主要着眼对象的静态;副词主要表现描写对象的程度范围。例1、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过香积寺;王维;

2017年中考诗词赏析炼字题解题技巧
在中考试卷中,涉及诗词的考题分值很大,通常10分背诵填空题中有9分诗词句背诵(一句古文背诵),另外有6分的诗词赏析题,总计15分,这么大的分值是绝对不能不重视的。为帮助同学们提高中考诗词题的分数,我为大家分享中考诗词鉴赏炼字题解题技巧,欢迎阅读!
一、从词性入手
一般来说,诗歌中最要紧的地方往往落在动词、形容词和副词这三类词语上,根据这三类词语的语法特点分析,动词主要表现描写对象的动态变化,强调过程及变化;形容词主要表现描写对象的性质状态,跟动词比较,形容词主要着眼对象的静态;副词主要表现描写对象的程度范围。
例1、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分析】唐人五言诗工在一字,谓之“诗眼”,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说:“‘咽’与‘冷’见用字之妙。”
【答案】这两句中的诗眼当是“咽”“冷”二字,“咽”字是动词,“冷”字是形容词,“咽”着重从动态的方面来写,写的是山间的流泉,由于危石的阻拦而发出低弱的吟声,仿佛人的呜咽之声;“冷”从静态方面来写,写的是披洒在青松上的日色,因为山林的幽暗,似乎显得十分阴冷;诗句中的“咽”“冷”二字一静一动绘声绘色、精炼传神地勾画出了香积寺外山中的幽僻冷寂。
例2、“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作“晓”。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
蝶恋花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分析】如果从词语的表现力来看,“绕”是动词,“晓”是名词,一般来说动词的表现力会强一些,所以,在分析时我们可以肯定“绕”用得好一些,然后从他具体描写的内容去加以分析,如,因为它切实具体地描绘出了绿水环抱人家的场景,生动形象,具有动态美。
例3、第二句中的“又”用得好,好在那里?
鹧鸪天
室人降日?以此奉寄
[元]魏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
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
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
【分析】“又”字是一个副词,副词主要从描写对象的范围、程度方面去考虑,结合上联中的“却到家”,可以知道这里“又”暗示作者在时间上不止一次浪迹天涯,字里行间饱含天涯流浪的愁苦与无奈。
二、从描写对象入手
古人写诗,“看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这里所指的山和海都是特定的写作对象,也就是诗人在诗歌中描写的特定意象,我们在分析诗人炼字的时候,不要舍近求远,有时答案就在写作对象诗句当中,而很多考生往往忽视了这个最简单的现象。
例1、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的艺术效果。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上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林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分析】“穿”“数”描写所涉及对象的都是诗人自己,“穿”描写的是诗人独自一人穿过树林,“数”描写的是诗人独自一人在百无聊赖地数起了流萤,综合全诗分析,“穿”“数”两个字生动传神地表现了诗人孤独、寂寞、苦闷、无聊的心境。
例2、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练传神的分别是哪两个字?请简要分析。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浓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分析】分别是“明”和“出”。“明”就是分外耀眼光亮,描写的对象是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出”就是呈现出来,描写雨后群山在太阳光的照射下更加秀丽清新,更加有层次感。
三、从表现手法入手
诗歌的表现手法极为丰富,常见的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起兴、映衬、抑扬、双关渲染、用典、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分析诗歌的炼字时,如果能够从表现手法切入,先点明作者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然后分析使用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
例1、简析诗中“带”字的妙处。
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
谭敬昭
江上青山山外红,远帆片片点归艭。
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
【分析】“带”采用了拟人手法,赋予“老鹤”人的动作,不说钟声远播,而说老鹤带钟声到海幢,使画面具有动感。
例2、本诗的诗眼是什么?
三江小渡
杨万里
溪水将桥不复西,小舟犹依短篙开。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分析】这首诗写友情恒久不变,经得起风浪,而这种情感是通过运用比喻的手法表达出来的,“交情得似山溪渡”,因此可以推知诗眼是“交情”。
例3、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秋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分析】“凉”运用了双关的写法,表层的意思是写天气凉,深层的意思是写心境的孤寂(或心凉)。观察的角度上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针)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
四、从表达效果入手
表达效果主要是作者通过某一表现形式所要达到的目的,就诗歌而言主要是作者通过某一特定意象的描写而达到的效果,这种效果从语言方面来说可以概括为生动传神、含蓄凝练、形象鲜明、质朴自然、色彩丰富、辞藻优美、节奏感强、韵律和谐等;就风格方面来说主要可以概括为苍凉悲壮、雄浑豪迈、清新、平淡、沉郁、缠绵、俊逸等。
例1、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
东坡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分析】“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与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形成鲜明对比;联系前文对道路坎坷的交代,可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
例2、诗的第二联中“一挥手”和“万壑松”分别表现了什么?
听蜀僧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分析】“一挥手”是写蜀僧弹琴的姿态(动作、技艺),“万壑松”,写出了琴声的音乐效果,表现了弹奏技巧的高超。
五、从结构作用入手
诗歌的结构作用主要表现为词语在起、承、转、合方面的作用,起就是总领全文,一般有渲染气氛、

文档

中考诗词赏析炼字题解题技巧

在中考试卷中,涉及诗词的考题分值很大,通常10分背诵填空题中有9分诗词句背诵(一句古文背诵),另外有6分的诗词赏析题,总计15分,这么大的分值是绝对不能不重视的。为帮助同学们提高中考诗词题的分数,我为大家分享中考诗词鉴赏炼字题解题技巧,欢迎阅读。一、从词性入手;一般来说,诗歌中最要紧的地方往往落在动词、形容词和副词这三类词语上,根据这三类词语的语法特点分析,动词主要表现描写对象的动态变化,强调过程及变化;形容词主要表现描写对象的性质状态,跟动词比较,形容词主要着眼对象的静态;副词主要表现描写对象的程度范围。例1、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过香积寺;王维;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