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关关雎鸠的鸣叫,犹如情侣间的和声。
雎鸠是一种水鸟,它们在水中嬉戏,象征着情侣间的和谐。
河之洲,是指河中的小岛,也是他们相遇的地方。
窈窕淑女,指那位美丽温婉的女子。
君子,是那位追求淑女的男子。
荇菜,是一种生长在水中的水草,它们在水中摇曳,象征着爱情的波动。
男子在水中左右流之,象征他四处寻找心爱的女子。
寤寐求之,是指他无论白天黑夜都在寻找她。
求之不得,他深深地思念着她,以至于日夜不能安宁。
参差荇菜,男子在水中左右采之,象征他努力寻找心爱的女子。
琴瑟友之,他用琴瑟表示亲近,希望与她成为朋友。
左右芼之,他仔细挑选荇菜,象征他精心挑选心爱的女子。
钟鼓乐之,他用钟鼓迎接她,希望给她带来快乐。
《关雎》作为一首情诗,以水域为依托而展开。
《诗经》中的男女相会求偶往往在水边进行,《关雎》首开其端,景物的选取带有典型性。
这首诗采用“兴”的表现手法,先是以物起兴,然后又以事起兴。
以物以事起兴,是以鱼鹰的鸣叫,引出作者对淑女的追求。
鱼鹰捕鱼与男性求偶,作为同类事象而相继出现。
用水鸟的捕鱼来暗示两性的结合。
《关雌》叙述了男主人公对荇菜的处理,对淑女的追求,采用了递进攀升的笔法。
男主人公采荇菜的动作依次是流之、采之、芼之。
流之,即是放之,就是把采来的荇菜堆放在左右;采之,即挑选,把堆放的荇菜进行整理;芼之,则是把经过选择的荇菜重叠堆放在左右。
主人公对荇菜的处理,从无序到有序,一步比一步精细。
再看男主人公对淑女的追求历程。
先是把她锁定为自已最合适的配偶,然后是“寤寐求之”,因求之不得而“瘠寐思服”,以至于达到“辗转反侧”的程度。
彻夜的冥思苦想之后,这位男子终于找到了接近淑女的办法,并且最终获得了成功。
“琴瑟友之”,是通过弹奏琴瑟来引起女子的注意和好感,进而得到接近的机会。
“钟鼓乐之”,则是敲钟、击鼓把自己心仪的女子迎娶过来。
《关雌》的男主人公自称“君子”,诗当出自一位贵族青年之手,且诗风清新高雅,带有明显的周代礼乐文明的属性。
《诗》作为国古代诗歌巨丰富源头,文学史重。
《诗》包括风、雅、颂,反映劳民被压迫、剥削,表达劳民奴隶反抗,少写爱情。
取之于民众,浅显易懂而又不失人生的真谛。
《关雎》首爱情抒情诗,久流传民间;很好的显现了当时年轻人表达爱意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