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海参行业造假手段不断升级,主要原因是行业竞争激烈。随着经济下行,各行各业都面临困难,加上海参企业数量增多,市场竞争压力加大,利润缩水。为了追求高利润,一些海参加工企业采取造假手段降低成本,以低价增强竞争力,这种行为不仅侵害消费者权益,还危害消费者健康。海参加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主要包括:
1. 非法添加剂
- 工业用盐:一些不法生产者为节约成本,使用工业盐替代食用盐,工业盐可能含有铅、砷、汞、镉及亚硝酸盐等杂质,长期食用可能引发健康问题。
- 工业冰乙酸:一些黑作坊在泡发海参时添加工业冰乙酸以改善卖相,但工业冰乙酸是强致癌物质,长期食用可能致癌。
- 着色剂:为了迎合消费者喜好,一些加工者在海参表皮刷上化学着色剂,这些着色剂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2. 掺重掺假
- 料干海参:通过添加“麦芽糊精”增重并改善外观,但这样处理的海参可能对人体有害。
- 糖干海参:为节约成本,使用糖分增重,含糖量高达20%~40%,容易滋生细菌,严重破坏海参的营养价值。
3. 掺加涨发剂
- 加碱:在加工过程中使用碱性物质,导致海参中的酸性粘多糖大量流失,营养价值降低。
- 柠檬酸钠:为提高涨发率而使用,但对海参酸性粘多糖有破坏作用,造成营养流失。
消费者在选购海参时,除了观察海参本身,还应检查是否有合法证件和产品检验报告。建议选择有实力和良好质量保证的品牌海参,并注意检查进口海参的相关手续和信息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