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条例细则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4-12-19 14:01:50
文档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条例细则

2.生产、经营所得,是指从事物质生产、交通运输、商品流通、劳务服务,以及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认的其他营利事业取得的所得。3.按国家有关规定注册、登记的各类企业有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联营企业、股份制企业。4.独立经济核算的企业或者组织,是指纳税人同时具备在银行开设结算账户、独立建立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表、独立计算盈亏等条件的企业或者组织。5.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6.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7.生产、经营收入包括商品(产品)销售收入,劳务服务收入,营运收入,工程价款结算收入,工业性作业收入以及其他业务收入。8.财产转让收入是指纳税人有偿转让各类财产取得的收入。
推荐度:
导读2.生产、经营所得,是指从事物质生产、交通运输、商品流通、劳务服务,以及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认的其他营利事业取得的所得。3.按国家有关规定注册、登记的各类企业有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联营企业、股份制企业。4.独立经济核算的企业或者组织,是指纳税人同时具备在银行开设结算账户、独立建立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表、独立计算盈亏等条件的企业或者组织。5.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6.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7.生产、经营收入包括商品(产品)销售收入,劳务服务收入,营运收入,工程价款结算收入,工业性作业收入以及其他业务收入。8.财产转让收入是指纳税人有偿转让各类财产取得的收入。


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的规定,制定本细则。
2. 生产、经营所得,是指从事物质生产、交通运输、商品流通、劳务服务,以及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认的其他营利事业取得的所得。
3. 按国家有关规定注册、登记的各类企业有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联营企业、股份制企业。
4. 独立经济核算的企业或者组织,是指纳税人同时具备在银行开设结算账户、独立建立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表、独立计算盈亏等条件的企业或者组织。
5. 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
6.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
7. 生产、经营收入包括商品(产品)销售收入,劳务服务收入,营运收入,工程价款结算收入,工业性作业收入以及其他业务收入。
8. 财产转让收入是指纳税人有偿转让各类财产取得的收入。
9. 利息收入是指纳税人购买各种债券等有价证券的利息、外单位欠款付给的利息以及其他利息收入。
10. 租赁收入是指纳税人出租固定资产、包装物以及其他财产而取得的租金收入。
11. 特许权使用费收入是指纳税人提供或者转让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以及其他特许权的使用权而取得的收入。
12. 股息收入是指纳税人对外投资入股分得的股利、红利收入。
13. 其他收入是指除上述各项收入之外的一切收入。
14. 成本、费用和损失包括生产、经营成本,销售(经营)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税金,以及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项营业外支出,已发生的经营亏损和投资损失以及其他损失。
15. 利息支出是指建造、购进的固定资产竣工决算后发生的各项贷款利息支出。
16. 计税工资是指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允许扣除的工资标准。
17. 公益、救济性的捐赠是指纳税人通过中国境内非营利的社会团体、国家机关向教育、民政等公益事业和遭受自然灾害地区、贫困地区的捐赠。
18. 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税收规定扣除项目是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国务院发布的行政法规以及财政部有关税收的规章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纳税调整的规定中规定的有关税收扣除项目。
19. 业务招待费的扣除标准按照条例第六条第二款(一)项的规定执行。
20. 各类保险基金和统筹基金的扣除按照规定的比例内扣除。
21. 财产保险和运输保险的保险费用允许扣除。
22. 固定资产的租赁费的扣除分别按下列规定处理。
23. 坏账准备金和商品削价准备金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24. 坏账损失经报主管税务机关核定后,按当期实际发生数额扣除。
25. 应收款项在以后年度全部或部分收回时,应计入收回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
26. 国债的利息收入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27. 固定资产转让费用允许扣除。
28. 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盘亏、毁损净损失由其提供清查盘存资料,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后,准予扣除。
29. 外国货币存、借和以外国货币结算的往来款项增减变动时,由于汇率变动而与记账本位币折合发生的汇兑损益,计入当期所得或在当期扣除。
30. 管理费的扣除须提供总机构出具的管理费汇集范围、定额、分配依据和方法等证明文件,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后,准予扣除。
31. 固定资产的折旧、无形资产和递延资产摊销的扣除,按本细则第三章有关规定执行。
32. 资本性支出是指纳税人购置、建造固定资产,对外投资的支出。
33. 无形资产受让、开发支出是指不得直接扣除的纳税人购置或自行开发无形资产发生的费用。
34. 违法经营的罚款、被没收财物的损失是指纳税人生产、经营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被有关部门处以的罚款以及被没收财物的损失。
35. 税收的滞纳金、罚金和罚款是指纳税人违反税收法规,被处以的滞纳金、罚金,以及除违法经营罚款之外的各项罚款。
36. 自然灾害或者意外事故损失有赔偿的部分是指纳税人参加财产保险后,因遭受自然灾害或者意外事故而由保险公司给予的赔偿。
37. 超过国家规定允许扣除的公益、救济性捐赠以及非公益、救济性的捐赠是指超出规定标准、范围之外的捐赠。
38. 各种赞助支出是指各种非广告性质的赞助支出。
39. 与取得收入无关的其他各项支出是指除上述各项支出之外的,与本企业取得收入无关的各项支出。
40. 弥补亏损期限是指纳税人某一纳税年度发生亏损,准予用以后年度的应纳税所得弥补;一年弥补不足的,可以逐年延续弥补;弥补期最长不得超过五年,五年内不论是盈利或亏损,都作为实际弥补年限计算。
41. 固定资产的计价按照建设单位交付使用的财产清册中所确定的价值计价。
42. 无形资产按照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
43. 企业所得税由纳税人向其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缴纳。
44. 清算所得是指纳税人清算时的全部资产或者财产扣除各项清算费用、损失、负债、企业未分配利润、公益金和公积金后的余额,超过实缴资本的部分。
45. 企业所得税分月或者分季预缴,由主管税务机关根据纳税人应纳税额的大小,具体核定。
46. 纳税人预缴所得税时,应当按纳税期限的实际数预缴。
47. 纳税人不能提供完整、准确的收入及成本、费用凭证,不能正确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的,税务机关有权核定其应纳税所得额。
48. 纳税人进行清算时,应当在办理工商注销登记之前,向当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所得税申报。
49. 纳税人在年度中间合并、分立、终止时,应当在停止生产、经营之日起60日内,向当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当期所得税汇算清缴。
50. 关联企业的认定条件及税务机关进行合理调整的顺序和方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执行。
51. 纳税年度是指自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52. 纳税人在年终汇算清缴时,少缴的所得税税额,应在下一年度内缴纳;纳税人在年终汇算清缴时,多预缴的所得税税额,在下一年度内抵缴。
53. 纳税人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
54. 纳税人的收入可以分期确定,并据以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55. 纳税人使用本企业的商品、产品的,均应作为收入处理。
56. 纳税人不得漏计或重复计算任何影响应纳税所得额的项目。
57. 所得为外国货币的,预缴税款时,应当按照月份(季度)最后一日的国家外汇牌价折合成人民币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58. 纳税人取得的收入为非货币资产或者权益的,其收入额应当参照当时的市场价格计算或估定。

文档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条例细则

2.生产、经营所得,是指从事物质生产、交通运输、商品流通、劳务服务,以及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认的其他营利事业取得的所得。3.按国家有关规定注册、登记的各类企业有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联营企业、股份制企业。4.独立经济核算的企业或者组织,是指纳税人同时具备在银行开设结算账户、独立建立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表、独立计算盈亏等条件的企业或者组织。5.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6.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7.生产、经营收入包括商品(产品)销售收入,劳务服务收入,营运收入,工程价款结算收入,工业性作业收入以及其他业务收入。8.财产转让收入是指纳税人有偿转让各类财产取得的收入。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