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子说解释光电效应说明光的什么性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4-12-19 14:06:28
光子说解释光电效应说明光的什么性
光的粒子性:20世纪初,德国物理学家马克斯·普朗克提出了能量子的概念。尽管这一概念在当时并未被广泛接受,但年轻的爱因斯坦意识到了它的意义。他提出,在吸收和发射过程中,光能量是离散的,光本身也由不可分割的能量子组成,这些能量子被称为光子。基于此,爱因斯坦提出了著名的光电效应方程:E_k=hν-W_0,其中E_k代表电子的动能,h是普朗克常量,ν是光的频率,W_0是金属表面的逸出功。这个方程不仅很好地解释了光电效应的实验结果,而且为光的粒子性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导读光的粒子性:20世纪初,德国物理学家马克斯·普朗克提出了能量子的概念。尽管这一概念在当时并未被广泛接受,但年轻的爱因斯坦意识到了它的意义。他提出,在吸收和发射过程中,光能量是离散的,光本身也由不可分割的能量子组成,这些能量子被称为光子。基于此,爱因斯坦提出了著名的光电效应方程:E_k=hν-W_0,其中E_k代表电子的动能,h是普朗克常量,ν是光的频率,W_0是金属表面的逸出功。这个方程不仅很好地解释了光电效应的实验结果,而且为光的粒子性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光的粒子性:20世纪初,德国物理学家马克斯·普朗克提出了能量子的概念。尽管这一概念在当时并未被广泛接受,但年轻的爱因斯坦意识到了它的意义。他提出,在吸收和发射过程中,光能量是离散的,光本身也由不可分割的能量子组成,这些能量子被称为光子。基于此,爱因斯坦提出了著名的光电效应方程:E_k = hν - W_0,其中E_k 代表电子的动能,h 是普朗克常量,ν 是光的频率,W_0 是金属表面的逸出功。这个方程不仅很好地解释了光电效应的实验结果,而且为光的粒子性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光子说解释光电效应说明光的什么性
光的粒子性:20世纪初,德国物理学家马克斯·普朗克提出了能量子的概念。尽管这一概念在当时并未被广泛接受,但年轻的爱因斯坦意识到了它的意义。他提出,在吸收和发射过程中,光能量是离散的,光本身也由不可分割的能量子组成,这些能量子被称为光子。基于此,爱因斯坦提出了著名的光电效应方程:E_k=hν-W_0,其中E_k代表电子的动能,h是普朗克常量,ν是光的频率,W_0是金属表面的逸出功。这个方程不仅很好地解释了光电效应的实验结果,而且为光的粒子性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