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晚清时期,随着西方文明的冲击,儒家传统秩序遭受了强烈的挑战。同时,由于道家思想与西方的自由民主观念多有相似之处,因此道家思想得以复兴。1991年,董光壁先生首次提出当代新道家的概念,并得到了陈鼓应等人的积极响应。此后,诸如道商、天道自由主义、自化论等新的理论不断涌现,其中道商理论在实际生活中得到了应用和推广。
儒家是战国时期的一个重要学派,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人物,他们的著作如《孔子》、《孟子》、《荀子》等,强调礼乐和仁义,提倡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儒家认为教育是国家安定、人民幸福的基石,主张有教无类,对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应该进行教育。在政治上,儒家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服人,呼吁恢复周礼,认为这是实现理想政治的理想途径。
道家是战国时期的另一个重要学派,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人物,他们的著作如《道德经》、《庄子》等,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构成和变化,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提倡清静无为,守雌守柔,以柔克刚。在政治上,道家主张小国寡民,无为而治。
墨家是战国时期的另一个重要学派,以墨子为代表人物,其著作《墨子》等,主张兼相爱、交相利,政治上主张尚贤、尚同和非攻,经济上主张强本节用,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
法家是战国时期的另一个重要学派,以韩非、李斯为代表人物,其著作《韩非子》等,主张以法治国,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法家在经济上主张废井田,重农抑商、奖励耕战;政治上主张废分封,设郡县,君主专制,仗势用术,以严刑峻法进行统治;思想和教育方面,则主张禁断诸子百家学说,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其他学派如名家、阴阳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等,虽然在当时也有重要影响,但在后世的发展中,墨家、名家逐渐消失,农家成为一门技术性学科,阴阳家演化为神秘的方术。而儒家、道家、法家则对后世的政治、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