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准确地说,应该是云在台风眼的外面。
标准的台风(强度较强的台风一般比较标准)结构是一圈厚实的云围着台风眼转。所以人们常常会产生一种错觉,认为那团云的中心就是台风眼。但实际上,大多数处于孱弱阶段的台风长得并不那么圆润,云经常散乱或者偏向一边。这种云偏向一边的专业术语叫做“底层环流中心外漏”,俗称“裸奔”,这是由于垂直风切(高低层的风向风力不一致)造成的。这种情况非常不利于台风的发展,是一种病态的表现,因此包括杜苏芮在内的这类台风通常都很弱。
判断台风眼的位置最直观的方式是看风,而不是看云。当然,在观测资料缺乏的海上,风场也是通过云图分析出来的。例如,下面的第一张图就是杜苏芮即将登陆时的云图+风场,从风场上看,很明显,珠三角南边那个才是台风眼(准确地说叫环流中心),粤西尽管有一大片云,但其实离台风中心很远了。
再仔细观察一下,箭头所指的位置是不是有一个涡旋状中心,那个才是真正的“台风眼”。这个中心是台风最核心的部分,通常风力最强。
了解了这些知识,我们就能更好地识别台风眼的位置,从而更好地防范台风带来的影响。
因此,当面对台风来袭时,我们需要关注的不仅仅是云的形态,更重要的是风的方向和强度。通过这些信息,我们可以更准确地判断台风眼的位置,提前做好防范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垂直风切的大小会直接影响台风的发展情况。当垂直风切较大时,台风往往会出现云偏向一边的现象,这不利于台风的稳定发展。因此,在台风来临之前,气象部门会密切关注垂直风切的变化,以便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对于弱台风而言,云的形态往往不够规整,这也使得它们更容易受到垂直风切的影响,进而影响台风的发展。因此,我们不仅要关注台风的强度,还要关注其云的形态,以便更好地预测台风的路径和强度变化。
总之,了解台风的结构和变化规律,对于提高防灾减灾能力至关重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台风带来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