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名叫苏轼。某年,他被朝廷派遣到密州任职。中秋节如期而至,皓月当空,夜色如水。人们都在享受着美味的瓜果,欣赏着明亮的月亮,而苏轼却因思念远在远方的弟弟苏辙而心事重重。
苏轼与弟弟苏辙从小一起读书,一起玩耍,情同手足。长大后,他们各奔东西,相见的机会越来越少。如今,分别已有七年之久。月光透过窗户洒在床上,苏轼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无法入眠。他望着那圆圆的月亮,不禁心生怨言:无情的月亮啊,为何偏偏在人们分离之时显得如此圆满、明亮?
转念一想,苏轼意识到,世间本就有悲欢离合,就像天上的月儿有阴晴圆缺一样,不可能十全十美。他希望自己与弟弟之间的美好情感能够长存于心,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一轮明月的光辉。
想到这里,苏轼的心里似乎宽慰了许多,他低声吟诵起流传千古的诗句: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苏轼对弟弟的思念之情,也寄托了他对人间美好情感的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