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校借助互联网平台,加强自身软、硬件设施的改进,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等方面的优势,为学生创造出一种与传统学习不同的环境,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堂,这一教学的主战场,在传统教学和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中,对于培养学生提出、思考、分析、处理问题等基本能力以及如何发展学生的个性问题上,各自彰显特点。传统教学存在着学生个性发展、思维空间、信息资源等方面的不足,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目前还缺乏比较成熟的学习任务设计方法、学习行为分析和学习环境的设计研究,对教师的应用能力和学生使用、接受能力还存在着很大的挑战。
面对信息技术带来的变革,我认为,如果将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程与教学过程进行重建,进一步扩大研究空间,对于深化课程改革、推进新基础教育、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等,是非常有帮助的。这对于每一位教师来说,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
在新的时代里,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应怎样去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教学要求呢?我认为,每位教师要敢于面对现实,敢于迎接挑战,敢于改变教育教学观念,敢于改革教学方式方法,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提高自己的基本素质。
紧跟形势,转变教育教学观。首先,转变教师自身教学观念和教师自身角色。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通过其讲授、板书及多媒体的辅助,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或灌输给学生。在这种模式下,教师是主动施教者,学生是被动的外部刺激接受者,媒体是辅助教师向学生灌输的工具,教材则是灌输的内容。
其次,转变教师自身教学组织观念。传统教学是单一的、封闭性的班级授课形式,我们应转变其为个别化教学、小组教学、班级授课、协作学习等多种组织形式并存,优化组合,合理应用。
最后,转变教师自身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模式。信息技术对传统教育模式提出新的挑战,我们要由过去的以课堂的教学内容、教材、教师的经验以及学生的接受和理解为主的课程转变为一种包括其它各种媒体类型的课程资源,学生的经验反馈,课程体系的调整以及教学活动和学习活动在内的课程观。
总之,信息技术的应用为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教师需要积极适应这一变化,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式方法,提高自己的基本素质,以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教育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