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石油加工厂,粉末或液体状的合成橡胶被运送到橡皮制造厂。若采用天然橡胶,通常会先将其粉碎溶解,以便进一步处理。随后,将橡胶与研磨过的浮石粉混合,这种浮石粉可以使橡胶变得稍微坚硬一些;氧化铁则赋予橡胶粉色;植物油用来软化橡胶;硫和其他物质也被添加进去。这些成分混合后,将被加热,促使硫与橡胶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增加橡胶的强度,使其更加耐用。
接下来,柔软且温度较高的混合物会被送入冲压机,通过挤压进入一个模具中,形成长而细的橡皮棍。之后,使用刀具将橡皮棍切割成小段,待其冷却后,这些橡皮会被运送到铅笔厂,用作铅笔上的橡皮擦。而对于单独使用的块状橡皮擦,则是通过加热后的橡胶混合物注入到各种形状的模具中制成。待冷却后,打开模具,各种形状的橡皮擦便制作完成了。
历史上,橡皮擦的起源颇为有趣。最初,人们甚至用面包作为擦除工具,尽管这显得有些浪费。面包由于其柔软性,能够擦除铅笔上的痕迹。但随着技术的进步,人们逐渐发明了更耐用、更便捷的橡皮擦。
在早期,橡皮擦主要由天然橡胶制成,但后来发展出了合成橡胶,使得橡皮擦的生产更加便捷且成本更低。现今,橡皮擦的生产流程已非常成熟,不仅能够满足日常书写需求,还出现了各种形状、颜色和功能的橡皮擦,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橡皮擦虽然看似简单,但在制造过程中却包含了诸多复杂的技术。从原材料的选择、混合、加热到最终的冷却成型,每一步都至关重要,共同造就了我们手中的小小橡皮擦。这小小的工具,承载着书写和学习的记忆,成为了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详情